第27章砂锅居的白肉
回来后, 顾舜华把鸡蛋糕拿了几块给佟奶奶和潘爷,接回来孩子,洗洗手, 就给孩子吃鸡蛋糕。
“这是鸡蛋糕,妈妈小时候吃过。”
两个孩子揭开了那层被浸成完全透明的油纸,打开了鸡蛋糕, 鸡蛋糕被烤得松软, 鼓鼓囊囊成一个梅花形,两个孩子对着看了半天, 喜欢得很,竟然有些不舍得吃。
顾舜华“一袋子呢, 都给你们留着,吃吧。”
两个孩子这才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 那鸡蛋糕太松软, 咬下去, 两个孩子眼睛里便迸射出惊喜, 多多两边小脸颊鼓着, 含糊地道“好好吃,鸡蛋糕好吃!”
顾舜华倒了热水, 让两个孩子就着吃, 免得噎到了。
吃了一个鸡蛋糕后, 孩子脸蛋上带了米黄色小碎渣, 她便帮孩子擦了脸,让他们喝着水, 和他们说起幼儿园的事。
孩子听说能上幼儿园了, 都高兴得蹦起来了, 叽叽喳喳地搂着顾舜华说个没完。
多多甚至大声说“妈妈, 幼儿园好,幼儿园有好吃的!”
她这次竟然说得很通畅,顾舜华有些意外,便故意问“是吗,有什么好吃的?”
多多掰着嫩生生的小手指头“煮鸡蛋,牛奶,白肉肉!炒鸡蛋,肉饺饺!”
顾舜华看着这情景,欣慰又惊喜,心想这才几天功夫,孩子语言发育比以前好了太多,当下又故意引着多多说了一些话,有些发音说起来还是费劲,含糊不清,不过确实进步了。
顾舜华多少松了口气。
她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书里的多多会成为那么歇斯底里的人,所以她现在格外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如希望孩子和其它小朋友搞好关系,希望孩子也能进幼儿园。
别人能享受到的,她尽量争取,也让他们享受到,让他们的童年不会有缺憾,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们的心理健康。
这样,也许她得到的就不再是书中的结局。
她笑看着自己两个孩子,揉了揉满满柔软的发“知道什么是白肉吗?”
满满摇头,乖巧地道“不知道啊!”
顾舜华“谁和你们提过白肉?”
满满想了想“是二林子哥哥,他说他吃过,说特别好吃。”
顾舜华注意到,当满满这么说的时候,他忍不住舔了舔嘴唇,旁边的多多也小心翼翼地咽着口水。
到底是孩子,听到好吃的嘴馋,这是本能,是人类最原始的对营养的渴求。
顾舜华“既然白肉这么好吃,那妈妈明天带你们去吃好不好?”
满满和多多惊讶地看向顾舜华,一起问“真的吗?”
顾舜华“当然了。”
今天雷永泉支援的那些粮票,先拿一些来让孩子吃一顿好的,见识见识。
如果是之前,她还没这个把握,心里没底儿,不敢轻易让孩子吃太好的,怕万一多花了钱,以后没钱养孩子,但现在,她心里却觉得稳妥多了。
爸爸重新掌勺,自己可以过去做红案学徒,好歹能拿一份工资,不出意外的话,任竞年过来廊坊,目前看来他也是会好好和自己过日子,退一万步,就算出现什么大变故,他突然被陈璐薅走了,自己也能设法从他那里挖到钱来贴补孩子。
总之,日子看起来不会差。
更何况自己落下了户口,拿到了盖房子的允许,日子眼看着好过起来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喝着豆汁,她和家里提了一嘴儿,只说带着孩子出去,陈翠月停下了手里的动作“我这里有些粮票,你拿着,万一出去给孩子买点什么呢。”
顾舜华听这话,有些意外,她想,妈妈真得性子变了,和以前很不一样。
她便道“妈,没事,我不缺粮票,今天我过去我一插友那里,他给了我不少。”
陈翠月“你这孩子,哪能随便要别人东西?人家给你多少,我给你,你快还给人家去,不能轻易拿别人东西,传出去像什么话。”
陈翠月的热情在顾舜华看来,倒是有些意外,也有些不适应。
从来她妈妈对她的好都是有条件的,她都是排在后面,像今天这种不假思索的反应,倒是头一遭见。
她略怔了下,也说不上来,感动吧倒是不至于,就是意外,也有些感激。
所以她终于还是说“妈,不用了,那个插友家里很富裕,人家说得很明白,知道我现在日子难,所以拉扯我一把,人家还给我弄到了砖头,回头我可以盖红砖房了,砖头都能帮忙弄了,过两天就给我拉过来,我再为了这粮票装清高,也没什么意思。”
陈翠月听顾舜华说砖块,自然是意外,她就算不懂也知道,这种物资就不是老百姓能随便弄到的,那都是计划生产然后定向分配给有关单位。
当下详细地问了问,知道竟然弄到三千块,也是惊喜不已“那敢情好,红砖房呢,那样也暖和,挡风,不过人家对我们这么好,可得记住这个恩,以后报答人家。”
顾舜华“妈,我知道。”
说着这话的时候,她又想起来后来雷永泉坐牢的事,那件事在书里实在是旁枝末节,并不是什么顶重要的事,所以只是含糊地侧面提了一下,没细说,顾舜华再次把所有的情节都给串了一下,还是想不出一个所以然。
不过好在,她知道出事的大概时间,想着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小心警惕着了,看看能不能避开这场祸事。
上午顾舜华先陪着两个孩子在家,收拾打扫,又准备了幼儿园穿的衣服,毕竟是首都的幼儿园,并不能太随便了,也怕孩子去了因为穿着不好被人家瞧不起。
中午只稍微吃了一点,顾舜华先带着孩子出去,给任竞年寄了新的复习资料,之后过去找了王新瑞,把两袋子鸡蛋糕给了王新瑞,又邀王新瑞和自己一起去吃。
王新瑞不去,眼珠转了转,说自家来客人了。
顾舜华看她那样子,大约明白了,这是要相亲。
当下又说了自己要当红案学徒工的事,王新瑞想了想“这是一个好营生,真要是能干起来,以后好处大着呢。”
顾舜华现在也想明白了,好处确实大着呢,比如在那本书里,陈耀堂后来竟然开了一家酒楼,叫什么御膳八珍宴酒楼,不就是打着御厨后人的名头吗,其实就是欺名盗世,就是用她爸的名声!
陈耀堂肚子里没一点点本事就敢在这里扯旗子充大尾巴狼,那她顾舜华学好了本事,凭什么不能?
以后进一步改革,她就按照陈耀堂那个路子走,谁还不会怎么着?
两个人说着话,王新瑞又提起插友聚会的事,说是回头张罗好了就告诉她,到时候大家一起吃个饭,顾舜华自然是愿意。
插友,那是特殊时候最珍贵的友情,这辈子,你再没机会交到那样肝胆相照的朋友了。
这一点上,看尽了一本书的顾舜华比王新瑞体会更深。
告别了王新瑞后,顾舜华便带着孩子过去西四牌楼了,也不远,就四公里多,做了几站公交车到了。
顾舜华顺便带着孩子在这里逛了逛,这么一耽误,到了缸瓦市东大街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候了。
今年春节时候,人民大会堂春晚有了舞会,新华社人民日报都报道了,因为这个,首都跳舞的一下子多起来了,除了正儿八经歌舞厅,一些广场的空地也有了跳舞的小青年。
顾舜华带着孩子过去的时候,就看到西四牌楼广场有一些溜冰男女,本来只是扫一眼,可后来觉得不对,又扭头看了一眼,便看到里面一个穿着红棉袄留着齐耳短发的正是苏映红。
苏映红正和几个年轻人跳舞,跳得投入而忘我,旁边还有几个抽烟的,闹闹腾腾的。
顾舜华收回了目光,心里却是想起苏映红小时候。
她比自己小两岁,那个时候扎着羊角辫跟在自己屁股后头叫姐姐,她打小儿爱跳舞,去少年宫跳舞,回来就开开心心地说姐姐看我美不美。
后来顾舜华也是从父母的信中偶尔知道,她竟然成了胡同里人人嫌弃的“圈子”,圈子,就是不正经混,傍个小流氓乱搞男女关系的。
顾舜华倒是不觉得小姑娘搞个男女关系怎么了,人早晚要谈个恋爱,早一些也没什么,只是看她这样子,倒是每天在外面瞎晃荡,也没干正经事,多少有些遗憾罢了。
顾舜华走进砂锅居的时候还在想,以至于点菜的时候都有些心不在焉,服务员拉着一个脸“您到底懂不懂点菜?”
这年代的国营餐馆服务员都这样,这还算好的,脾气差的能直接骂顾客,顾舜华也不是不识时务的,忙笑了一声“劳您费心了,我点一个烧燎白煮,一个炸鹿尾,再来三个杠头,来一壶热水。”
那服务员一撩眼皮子,倒是多看了顾舜华一眼,能这么点的,倒是懂他们店,专捡最特色的好菜点,而且不多不少恰好合适这一大两小。
当下也没说什么,让顾舜华交了粮票和钱,便开单子给后厨了。
这时候到了傍晚,但因为是工作日,砂锅居人并不算太多,顾舜华照顾两个孩子坐好后,等菜的功夫,便和孩子说起砂锅居的历史。
在吃的上面,以前陈翠月总是说顾舜华没福,打她记事起,她爸就被贴了大字报,掌不了灶,家里开始缺嘴了,还说她大哥当年可是吃了不少好东西。
所以顾舜华其实什么都没吃过,只吃过苦。
可顾舜华的爸爸到底是顾全福,顾全福偶尔念叨念叨,就足够她知道许多掌故和规矩了,比如家里那永远切成头发丝一样纤细的咸菜条,那都是过去留下的老讲究。
又比如顾舜华脑子里可以随便说出京城八大居任何一家的历史。
京城八大居,砂锅居自然算一个。
她爸顾全福念叨起砂锅居,说它和别的不一样,说其实这世上没什么京城菜,所谓京城的菜系都是各地菜系的大会合,不过非要说京城菜,那必须是烤鸭、涮肉和砂锅居的煮白肉了。
砂锅居就是煮白肉的,它家菜品全都是白肉做的。
顾舜华便和孩子说着砂锅居的典故,讲他们之前的三块匾,讲他们过午不候的规矩,又讲了这家的特色菜,两个孩子这辈子头一次走进像样的饭馆,眼里都是怯生生的雀跃,小心翼翼地四处看,新鲜好奇。
顾舜华指了那块匾道“这块匾应该就是道光年间的文渊阁大学士倭文瑞写的了。”
孩子小,对于这些自然似懂非懂,不过还是点头。
一旁三两个客人,听到这个,有些惊讶地看向顾舜华,就连刚才的服务员看顾舜华的目光都不一样了。
等了好半响,菜终于上来了。
外面寒气逼人,屋子里虽然烧着炉子,但要说多暖和也不至于,两个孩子过来的时候,小脸也都冻得红扑扑的,坐在那里还无意识地搓着小手儿,如今菜上来了,砂锅热气腾腾地冒着白气,香味扑鼻而来,只这热气的香,就已经让人垂涎了。
看过去时,白肉片是三层五花,切成均匀的大片,肚子里不缺油水的听到白肉,以为会油腻,其实并不会,这白肉切得足够薄,那么薄的大片,有肥有瘦,肥的肉片晶莹白亮,瘦的肉片松散软嫩,肥瘦搭配,最为适宜。
而大片的薄肉片下是地道的老酸菜和剔透的粉条,肉的香味已经渗入到了酸菜和汤汁里,酸菜吃起来够味儿,汤汁喝起来浓郁。
顾舜华用勺子各取了一勺给孩子,有汤有肉,也带一点点酸菜,又掰了杠头给孩子吃。
杠头其实就是白面火烧,酥而且面,嚼起来掉干渣,白肉片蘸上一点酱料和蒜泥,搭配着杠头,那是老派吃法了。
砂锅居的酱料自然也是精心调配的,滋味鲜咸,正好给白肉片提味。
两个孩子哪见过这么好吃的白肉,想都想不到白肉可以切这么薄片,又可以这么吃,眼馋得直流口水,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那白肉片入口即烂,香得要命,又配上一点酸菜解腻,好吃得让人想哭。
多多嚼得小腮帮子鼓着,嘴里含糊地说“妈妈吃,妈妈也吃!”
顾舜华抿唇笑了“妈妈当然吃了,我们点了三个菜呢,可以随便吃,吃不完还可以打包儿带回去!”
满满连连点头“好好吃!”
很快炸鹿尾儿也上来了,炸鹿尾儿中的尾读做yi,三声,原本是满人进京前的吃食儿,时候长了,谁还能找那些鹿尾巴去,就有了炸肥猪肠了,就是把猪大肠洗干净灌制好了用油锅炸,炸好了再蘸着盐水蒜汁来吃。
砂锅居的炸鹿尾儿吃起来香脆腴嫩,一点不腻,两个孩子就着一点儿盐水,也没加蒜汁,吃了一个又一个的。
顾舜华只好管着点,别吃太多了,怕吃伤了。
两个孩子吃得满口香甜,眉眼间都是满足,多多想起来爸爸“妈妈,咱们留着给爸爸尝尝吧!爸爸没吃过!”
满满也想到了“打包带回去给爸爸!”
顾舜华听着两孩子这么说,心里欣慰,想着两个孩子多好多懂事,这样的孩子,她好好养,将来肯定是好孩子,怎么可能成了书中那样的。
当下笑着说“爸爸在内蒙呢,年后就能过来了。”
多多眨巴着大眼睛,费力地说“可是,可是,可是——”
她有时候说话还是有些口吃,倒也不是真口吃,就是脑子里想到了,嘴巴跟不上,表达不出来。
顾舜华抬手摸了摸她的头发,尽量放轻了语气,温柔而耐心地道“可是什么啊?”
多多歪头想了想,嘴巴张了又合,还是没说出来,她扁了扁小嘴儿,自己也有些沮丧的样子。
顾舜华“你好好想想,你想告诉妈妈什么来着?是不是你想爸爸了?还是说你想把好吃的白肉肉给爸爸吃?”
多多眼睛一亮,猛点头,之后终于道“可是我听到爸爸说话了啊!爸爸和我们说话了!”
这句话,一下子就说出来了,流畅到没有任何卡顿和犹豫。
顾舜华便笑了“对,那天满满和多多都和爸爸说话了,不过那是电话,电话里只能听到声音,看不到人,也没办法把白肉给爸爸吃。”
满满从旁,一本正经地板着脸说“电话只能说话,爸爸还在内蒙,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