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珂契汗接连派出的几只军队都是以惨败收场,而且明旌女王那边儿做事也是毫不留情,只要是让他们,就统统斩首示众,仿佛她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俘虏。
战争持续的时间渐渐长了,珂契汗也感觉有些不对劲儿,因为她发现明旌女王在边境和他们的军队打打就算了,看他们行军的路线,居然是朝着王城一举南下压了上来,隐隐有着要直接攻入腹地的意思。
珂契汗发现这一点以后就立刻派出使节希望和明旌女王可以好好谈一谈——在边境小打小闹和被直接攻入腹地,这可就完全是两回事了。知道明旌女王要一举南下,他珂契汗也不可能无动于衷。
但是,若真要召集全国的兵力打起来,那可就不是想收场就能收场的了。珂契汗这时还根本就不相信明旌女王是真心想要和自己发起国战。毕竟,这种行为在他看来实在是太愚蠢了。
他逼死的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护卫而已,而就为了一个护卫要发起国战?简直荒谬,要知道他们国家和明旌国要打起来可是五五开,谁都不要想占据绝对的优势。
根据珂契汗对明旌女王的了解,她是在智慧上要凌驾于自己的人,一旦两个国力相当的国家打起来,内耗渐渐开始变得严重,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就一定会被周围众小国联合蚕食的道理,他相信明旌女王不会不知道。
所以,珂契汗这时的想法是,只要明旌女王那边儿稍微放低态度,给他一个台阶下,他也愿意给明旌国一些补偿,至少像现在这样打下去实在是太没有意义
了。在珂契汗看来,停止战争,进行利益互换才是首要之事。
然而抱着这种想法的珂契汗很快就后悔了,派出使节一个月以后,他收到了消息——使节居然被明旌女王直接砍杀,并且剥了皮示众。珂契汗在得知消息以后震怒无比,至此他才明白过来,明旌女王居然是真的要和他死拼到底。
两国来往绝不杀使节,这是从来未被打破过的规矩。毕竟,国与国之间的战斗终究是围绕着一个利字的,只要有利可图,就不会轻易发动战争。战争永远都是最后的办法。
于是,随着战争越发白热化,使节之间的意见交换也就显得尤其重要,这是一个重要的交流渠道,正处于交战状态的两国要进行协商全都是要看使节的。
而明旌女王像这样毫不犹豫的斩杀使节,甚至可以认为那边儿已经是放出了信号了——明旌女王根本就没有要终止战斗的想法,她这一次是抱着要将珂契汗的国家直接击毁的决意来的。
珂契汗总算彻底搞清了明旌女王的想法,这时才开始召集全国的兵力进行全力的应战和反击。但是,在战争之中占据先机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特别是在面对一个准备拼死一搏的对
手的时候。
自从明旌女王宣战以后,战争持续了大概半年的时间,而这半年时间里 ,珂契汗在一开始被明旌女王占据了先机以后,就没有能掀起一次成功的反击。
明旌女王就像是一只蜘蛛一样,在凶猛的占据了先机以后,开始慢慢的织起了蜘蛛网,而当蜘蛛网成型的时候,珂契汗就只有被一点点蚕食的份了。
珂契汗在最后战败,被明旌女王亲自斩杀的时候,都还不敢相信明旌女王居然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护卫而对自己发动了国战。可是,这却也正好证明了明旌女王那刚烈的性格。
珂契汗的行为是愚蠢的,他但凡可以在大度一些,那么,他不仅可以收获一个帮他打理城邦的,在治国统兵上有着绝世天赋的妻子,而且还能得到御龙的衷心服侍。
根据御龙那一丝不苟,忠于自己的使命的性格,他是绝对不会做出那种大逆不道的事情的。珂契汗的战败是所有人都没有能预想到的事情,在他战败以后,明旌女王第一时间就蚕食了珂契汗的国家。
而由于这过程的发展是在是太快,周围的一众小国也是有贼心没有贼胆,在犹犹豫豫要不要联合起来一举攻下明旌国的时候,人家已经恢复了元气,内耗也是迅速的恢复了过来。
一举拿下珂契汗,对于周围众国来说是明旌女王惊人的壮举,但对于明旌女王自身来说,却不过是一个开始罢了。在那之后,明旌女王有了一次战胜的经验,再次亲自率兵出战的时候就更加老辣了。
由于早早就打响了自己的名号,加上那雷厉风行的战斗方式,在明旌女王一点点攻破周围的小国的时候,居然是到最后一刻为止都没有能让他们成功形成联合。
若是可以形成联合的话,至少他们不会那么轻易的败北,而明旌女王自身也是几乎毫发无伤的就拿下了所有的小国。而明旌女王的暴 政,也是从这一刻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