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皇甫嵩是对的。
王国统领叛军,围攻陈仓多日,由于城防坚固,最后也未能攻下,部众疲劳不堪,只好被迫撤退。
这时皇甫嵩突然出击。
董卓劝阻说:敌人已经在撤走,他们现在被逼迫就没有了退路,必死战,不宜急追,不然我们也会损失惨重。
皇甫嵩大笑:疲惫溃乱之兵,哪还有斗志、锐气与我一战!
皇甫嵩连战连捷,大破王国统领的叛军,平定了叛乱。
董卓在皇甫嵩面前,向来进退失据,频频出错。
皇甫嵩似乎总能看见他看不到的用兵机会。
所以他对皇甫嵩,羡慕,嫉妒,畏惧,都有。
此时皇甫嵩在矮丘上回头,眼神明亮,问荀彧:
“曹操早在数日前,就给我送了封信,劝我及时出兵。他说已来不及迎面阻击董卓,但可以阻止他的后续援兵。”
皇甫嵩说话时,取出曹操用蔡侯纸书写,遣亲兵秘送给他的信。
“我初看此信,仍有几分犹豫,但现在已证明了董卓有不臣之心,幸亏当时有此信提醒,我权衡后选择了出兵,否则悔之晚矣。”
荀彧道:“我也是与上军商议,决定来协助将军。”
皇甫嵩:“这正是我要问的,你从洛阳来时,我已统兵在赶往阻击董卓援兵的路上,你为什么能找到我的兵马位置?
这次出兵,为了保密,我没告知任何人行军的路线。”
“是曹上军的判断。”
荀彧:“他指出两处位置,说皇甫将军若统兵来阻击董卓援军,必在这两处之一,又以此处,可能性更大些。”
皇甫嵩哦了一声,似乎很意外。
要知道,判断行军路线,殊为不易。
不仅要考虑的因素多,还是统兵者的心里博弈。
“曹孟德能看出董卓的援军路线,还有我统兵阻敌的位置?”
皇甫嵩正要再说话,有亲兵来报,斥候探到大量轻骑,在疾行靠近。
对方人衔枚,马裹蹄,遮掩行军的动静,距他们已不足十里。
此时荀彧也不禁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