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三日这天的早朝,是一场气氛十分紧张的早朝。
以内阁首辅兼兵部尚书陈新甲为首,兵部左侍郎魏藻德、礼部左侍郎陈演、兵部给事中光时亨等十数名文武官员附从,大肆抨击着榆林郡王刘博源德行不配,并请大明监国太子朱慈烺向崇祯皇帝传奏,请求收回刘博源的王爵之位。
面对着陈新甲等人的群起弹劾,刘博源丝毫不予理会,也丝毫不将陈新甲等人放在眼里。
不过是一群牙尖嘴利的腐儒之辈而已,只要京城情报司收集了这些文武官员的罪证,那就是死路一条。
至于刘博源参加这次早朝的目的,只是为了向朝廷请奏,希望朝廷能够向辽东军民拨发赈济钱粮。
也就是这么一个事情,竟是引发了陈新甲的强烈反对,并危言耸听的向朱慈烺告知,二十万京营将士已是三个月没有发放军饷。
若是还不发放军饷的话,恐有哗变的危险,京师也将危矣。
毫不知情的朱慈烺自然吓得不知所措,随即便向统领京营的英国公张世泽询问情况,需要发放多少军饷才能安抚京营将士。
虽然英国公张世泽清楚的知道,拖欠京营将士的军饷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之事,但在面对着送上门的钱粮诱惑,张世泽丝毫没有客气的狮子大开口,请朱慈烺下发三十万两白银与三万石粮食。
张世泽的这种做法,简直就是从虎口里夺食,而且还是从刘博源的口里夺食,这岂能容忍。
当即,刘博源便以京营老军为借端,向英国公张世泽狠狠地发难,毫不留情的揭破了京营将领吃空饷、喝兵血之事。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更进一步的引发了刘博源与张世泽、陈新甲等人的紧张对峙,导致这次早朝的气氛充满了火药味。
刘博源仅以一人之力,对峙张世泽、陈新甲等数十名文武官员,丝毫没有落入下风,而且还占据着优势。
可是,这对于主持朝议的朱慈烺来说,却是显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对大殿之内的紧张局面。
也就在这个时候,大殿之外突然传来了一道尖锐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