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复杂的两面性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沅甫呀!”朱敦汉摆摆手,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坐下说话。”
“是!”曾国荃小心地坐下,抬起头看着舒王,抿着薄唇,神情紧张。
“我与你兄长相交莫逆,咱们也算是自己人了!”
看得缓解了其紧张,朱敦汉这才笑道:
“听伯涵说,你少有意气,好习武事?那怎么不去考武举呢?”
曾国荃闻言,尴尬不已:“今天下太平,武举无用功之地,求一爵而难如登天……”
这话不假,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武举只有在战乱,或者朝廷用兵频繁时才是热门,太平时科举才是王道,前途也更高。
这下,朱敦汉又清楚了,曾国荃性格直,没啥文人的花花肠子。
要是别人,什么父母不允,身子不行的借口脱口就来。
“沅甫,王府如今也可以招募文武了,不知你愿去哪一行?”
“大王,学生愿意从军!”曾国荃干脆利落道。
“为何?”
“因为大王之藩,最需要的就是将领,从军的话我也最容易建立功勋。”
真是直接,如果没有后一句就完美了。
“好!”朱敦汉开怀大笑:“我且问你,如何带兵?”
“学生按照兵书所学,知晓三件事,公正严明,严肃军纪,保障后勤,就算不会大胜,但也不会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