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夫子不答反问:“在小友看来,何谓之道?”
李尘道:“这个问题太宏大,我一时之间无法回答。”
韩夫子道:“那,何谓之道途?”
李尘道:“大概是我辈修士所行之路,所做之事。”
韩夫子道:“然也,你虽为偃道大师出身,未必不可学贯儒,偃,武,法,成就我道新圣,以你之能,完全可以给我儒道带来新气象。”
李尘哈哈大笑:“在我看来,偃道为自然造化之大道,先天包容一切,你之儒道,也只不过是在其下之一隅而已,试问阁下,会愿意为了一棵树木放弃整座森林吗?”
韩夫子面色微变:“偃道也不过是机巧之术之大成者,操弄机关甲人,傀儡机械而已。”
李尘道:“阁下所言,是百万年前的原始偃道,而今偃道已经从最初本义发展至深,追溯到了炼制这些机关甲人,傀儡机械的材料,造化规律,又从这些材料,造化规律追溯至天地自然之理,正如武道最初也只不过是打熬气力,精炼血元,而后究及天人合一的道理。”
韩夫子赞同道:“无论你道,我道,最终都要归于大道,此乃万川归海之理。”
李尘道:“但各道或有阻塞,寰通,路径不一,优劣不同,迄今为止,最为接近自然造化的,还得属我从外物修起的偃者道途,故而我道先进,为何还要从先进退回落后,真知灼见换成愚昧臆想?”
“再者,儒者修心,多是重在个人发展与社会制度,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我道探索天地自然造化的本义还是有所冲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