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的态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事后想了一想,却也合乎情理。
四位皇子齐聚李府,除去晋王李恨水不算.是跟在九江郡王李穆身后的人物.其他三人,太子是未来一国的东宫储君,三皇子清崖郡王李轩阁.十三皇子九江郡王李穆.都是争夺东宫之位最有力的人选,靠向这三人中的任何一人,都没有人能说他做错了、可是如果三人一起出现.李四因为接受一人而得罪另外两人.那明显是智者所不为.就算他真的要投效一人.也可以在日后暗中投靠,而不是刚一入官场就惹上无味的两个强敌。
而且.对于一个因为皇帝宠信而迅速窜起的官员来说.投靠任何一方.很明显.在皇帝眼中.如何会不怒.如果是皇子的属臣,李四的宠信在皇帝李泯的眼中必将一泻千里.如一个渐渐失势的区区正四品下台小臣.那几位皇子又岂会在乎.到时李四只会两边不是人.一边受皇帝冷落甚至暗中打压.一边却又得不到皇子的重视。后果必将是凄凉无比。
所以他绝对不能随便就投靠了哪一人.此时的他.只不过是刚刚起步.便有如此成就,正当红之时,前途不可限量.此时他拒绝了三人,等日后他的地位更高.身份愈显,权柄越重.他能起到的作用.自然更重。那么.无论投靠哪一方.都会获得远超此时所能的影响力.与那个集团中的无上地位
只有你有用了,别人才会重视你。利益决定了一切,这是不是很可悲.可是现实如此,谁也无法伸手去改变。
受封为太中大夫之后.神册帝并没有立即便解除掉蒋琬现有的兵权。好像是他已经把这事给忘了.那些大臣虽然面面相觑.觉得这不合礼数.既然凤凰阁已经消除,那么调兵之权自然应当收回.可是对于正当红的蒋琬,再看看李泯的明显装糊涂。所有人都只有将这般进言烂在肚中.没有一个人提及。
对于蒋琬升迁的缄默,依然拥有调兵之权的逾矩,让整个南唐朝廷、陷在一片奇怪地气氛当中。
若在平常.一个人如此快速的升迁.却不属于任何一方势力,必将遭到朝野上下各方各派的一致打压,可是蒋琬既没有投靠任何人。也有人因此弹劾。登龙鼓事件之后、所有人似乎都认识到了,这个突然冒起的太中大夫李四。身后的背景不是没人.而是当朝最大的人物——南唐皇帝李泯。
如何还有人敢反对?只是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如果仅仅是因为这样,蒋琬也不可能如此一帆风顺地因为入朝两天。便被提升为正四品的太中大夫,这在南唐官史之上,可是史无前例的最为快速的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