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当前才开全民教学两年,所谓的读书人还是以前的儒生,因为儒学的关系,一个个满口的仁义道德为上,反对大明对外用兵。
对于这些人的话语,朱慈踉不会理会。
至于朝堂上的官员,因为李岩的关系,大部分都对朱慈踉奉若神明,只要黄道周和刘宗周不站出来说话,基本上没有什么人会反对朱慈踉。
而因为当初商议攻打倭国一事,朱慈踉当时的一番话语给了二人极大的震动,虽然他们仍旧反对朱慈踉对外用兵,但朱慈踉极为坚持,他们知道劝说无用,也基本上会避过这些问题。
周曹不到一个月便完全灭亡安南国,这在朱慈踉的预料之中。
九万安南军俘虏很快就被押送到大明境内,朱慈踉没有将他们送往蒙古草原,而是让他们在大明境内修路,以南京,北京,西安,洛阳,徐州等十几个重要城池为中心,修建直道,开山铺路,畅通全国。
近年来,水泥厂规模持续扩大,已经有十万工人,加上又数次改进水泥生产的技术,使得产量大增,所有工厂加起来,已经达到日产三千吨水泥地步了。
蒙古草原的建设每日只需要千吨,也就是说水泥厂的水泥产量已经大量剩余。
对于剩余的水泥,除了一小部分用于在市面上销售,赚取银两外,大部分朱慈踉准备用于全国各地的修桥铺路。
蒙古草原的城池建设,大约再有几个月就能够全部完工了,到时候将有上百万俘虏腾出来,这些俘虏一小部分会被派去黄河上游两岸种树,大部分朱慈踉会让他们加入去修桥铺路的队伍当中。
不仅是修建畅通全国的直道,不久的将来待大型蒸汽发动机完善,研发出动力火车头,朱慈踉还将开启大规模修建铁路,大明要迈向现代化,有太多大工程要做了,而这些,都将会由数量越来越庞大的各国战俘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