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至汉末时。辽东及其周边郡县总人口,合计为四十万,尚不及青州一个东莱郡多。当然,这是汉末的统计,到三国乱世来临时,这个数字就反了过来。
当天下纷乱。中原天灾**频仍时,辽东诸郡中,除了辽西与辽东属国在二张叛乱时迭遭摧残,人口损失较大外,其余郡县。非但没损失,反而略有增长。反观青州这个黄巾为祸最烈之地,人口损失最为惨重。至公孙度遣柳毅、公孙模渡海南取东莱时,昔日四十余万人口的东莱郡,只余不足十五万了……东莱的人口损失,并不是说这些丁口都死于战乱。事实上死于战乱的不过三分之一,另三分之一被裹胁为乱贼,还有三分之一。则渡海入辽东了。这就是辽东人口最大一块来源——流民。
自马悍接手辽东,编籍入册的流民就达三十五万之多,半数来源于青州。加上辽东诸郡四十五万人口,以及他这两年努力从中原引入辽西的近五万流民,还有一些不在籍的黑户,辽东诸郡加东莱郡人口,总计约百万。其中直属于他治下的两个郡:辽东郡人口三十万,东莱郡人口十五万。占总人口量约一半。
这,就是他立身求存。进而争霸天下的资本。
当然,无论是求存还是争天下。光有人口是远远不够的。刘表的荆州,人口不可谓不多,汉末统计荆州人口达六百二十万之巨,加上战乱南渡的流民百余万,至赤壁之战前,荆州人口总量已超过八百万,带甲之士数十万,最终还不是在曹魏兵锋之下,分崩离析。
所以马悍在看过人口籍册之后,心里大致有谱了,接下来重点关注军队。
直属公孙度指挥的辽东军分布于两个郡,即辽东郡(包括中辽)与东莱郡。辽东郡共有在编官兵三万四千人(包括沓氏水军),东莱郡有六千人,总计四万兵马。因先后被马悍之白狼军消灭四千余人,辽东本郡兵马已不足三万。
三万兵马,这数字看上去不算多也不算少,但分摊到辽东十一个县,那就真的是少得不能再少了。是辽东缺人缺粮么?是也不是。辽东人口为三十万,备兵四万,人口与军队之比为九比一,即九个辽东人供养一个士兵,这是一个政权稳定的临界点,若再征兵,就超过了百姓承受能力,反过来就会影响辽东政权。
公孙度小吏出身,一步步干到太守、刺史的高官,在为政方面,还是很有才干的。马悍此时纵然接手,同样也不敢贸然增兵,维持在这个比例,是最合适的。
在军队这一块,马悍与赵云、太史慈、乐进等军中骨干商议后,达成一致意见:从辽东军中抽取三千精锐,补充入白狼军,使白狼军总兵力达到一万二千。今后的军事方针就是以辽东军戍守各城,以白狼军为机动战力,一守一攻,一盾一矛,攻守兼备,盾矛合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