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我要做皇帝 > 第四百零六节 诏书与三老

第四百零六节 诏书与三老(第2页/共2页)

现在,摆在刘彻的面前,就是这些历代天子下令天下大酺的诏令和法令。

从这些藏在石渠阁中的诏令和法令上就能看出来,汉室实现的大酺的传统,源自刘彻的皇祖父太宗孝文皇帝即位的那一年。

当年,这位从代王变成天子的新皇帝,就迫不及待的在政治上开始展示他的声音。

这道‘大酺令’可以算是这位天子早期政治举措的典范。

刘彻审视着这道记载在竹简上的诏命。

边看边点头,对他这样的新皇帝来说,这是极为难得的学习素材。

将这些诏书看完,刘彻就对王道吩咐:“去,请丞相、御史大夫入宫议政!”

汉室实现的制度跟后世略有不同。

后世,尤其是宋明的皇帝,几乎天天要上朝,但汉室的皇帝不用如此。

一般来说,假如没有突发的重要事故,是五日一常朝,每逢朔月一大朝。

剩下的时间,皇帝可以充分利用,游山玩水也好,嬉戏也罢,没人会有意见。

前两天刚刚开过常朝会议,因此,今天并非上朝日,大臣们基本都在官衙处理政务。

“诺!”

王道领命离开后,刘彻就命人拿来一张纸,在其上草拟起了诏书,一边写,他还一边看自己祖父的那道诏命,进行参考。

半个时辰后,当周亚夫与晁错出现在刘彻面前时,刘彻差不多将诏令的内容琢磨好了,初步写出了个条程。

“陛下!”周亚夫与晁错联袂鞠躬,然后问道:“不知陛下唤臣等入宫有何差遣?”

刘彻将手中的白纸命人递给周亚夫和晁错,道:“两位爱卿先看看朕的这道诏书草稿!”

周亚夫与晁错恭敬的跪着接过递来的纸张,作为丞相周亚夫先看了一遍,然后递给晁错。

花了大概一刻钟时间后,这两人才算看完。

周亚夫与晁错对视一眼,然后两人都拜道:“陛下倡导孝梯,赤子之心,感人肺腑,臣亚夫等伏维顿首,为天下谢!”

这封诏命,刘彻基本上就是对着他祖父当年的那封诏书,稍微变动后的产物。

任谁都挑不出错来。

刘彻点点头笑道:“吾汉家向来以孝治天下,既然丞相与御史大夫都称善,那这大酺诏书就这样了!”

“来人!”刘彻命令道:“录诏!”

一直站立在刘彻御阶上的几位尚书连忙走下台阶,匍匐在地。叩首道:“臣等在,请陛下喻示!”

“朕闻之。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今朕承先帝遗命。获保宗庙,至今以半岁有余,不时使人存问长老,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今闻吏禀当受粥者,或以陈粟,岂称养老之意哉?俱为令!”刘彻早已打好腹稿,此刻慢慢道出,台下尚书连忙跪着用刀笔。将这诏命刻在竹简上。

汉制,皇帝诏书或策书,都是一式三份。

一份交给丞相、御史大夫,一份留存在石渠阁档案馆,作为备案,还有一份,则是交给受诏人或者执行该命令的官员、贵族、有关部门。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