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科幻网游 > 我的故事里有你 > 第660章 秋凉入梦

第660章 秋凉入梦(第1页/共2页)

林晚站在窗前,望着外面渐渐暗下去的天空。秋意已浓,梧桐叶片片飘落,铺满了小区的人行道。她拢了拢披肩,感觉一丝凉意从窗缝钻进来,直透心底。

这年她四十八岁,却觉得自己已经活了一个世纪那么久。

手机在茶几上震动了一下,她没有去看。无非是广告或者小区通知,再不会有那个曾经会问她“晚饭想吃什么”的人发来的消息。丈夫周明已经两个月没有回家了,事实上,他上周正式提出离婚,说遇见了真爱,而那真爱不是别人,正是林晚大学时代最要好的闺蜜杨晴。

“真是俗不可耐的故事。”林晚当时竟笑了出来,周明被她笑得不知所措,那张曾经让她痴迷的脸上写满了尴尬与不解。他当然不会懂,她笑不是因为开心,而是因为人生这出戏实在太拙劣,连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厨房里的水烧开了,哨音呜咽着。林晚慢慢走过去关掉煤气,给自己泡了杯茉莉花茶。茶杯温热着她的手,但那点暖意迟迟渗不进皮肤里去。

她想起母亲生前常说:“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母亲走的那年也是秋天,肺癌带走了她,从确诊到离世不过四个月。父亲则在一年前因心脏病突发先走了,老两口感情好得一辈子没红过几次脸,连离开都舍不得相隔太久。

父母合葬在老家的山坡上,面朝一片稻田。下葬那天,林晚站在坟前竟流不出眼泪,只是觉得胸口堵得慌,像被人塞了一团浸水的棉花。周明当时搂着她的肩,轻声说:“以后我会好好照顾你。”谁能想到,不过三年光景,物是人非。

门铃响了。

林晚放下茶杯,迟疑了一下才去开门。门外站着儿子周旭,手里提着个保温桶。

“妈,我让阿姨炖了鸡汤,拿来给你尝尝。”周旭笑着进门,脱下鞋子整齐地摆在鞋柜里。他今年二十三岁,刚参加工作一年,和交往三年的女友租了间小公寓同居了。

“又不是周末,怎么跑过来了?”林晚接过保温桶,闻到从盖缝中飘出的香气。

“想你了不行啊?”周旭凑过来在她脸上亲了一下,这个举动自他长大后已经很少有了。林晚心里明白,儿子是知道了离婚的事,担心她。

母子二人坐在餐桌前,林晚小口喝着鸡汤,周旭则讲着工作中的趣事,刻意避谈父亲。林晚看着他眉飞色舞的样子,忽然想起他小时候,每次生病发烧都要搂着她的脖子才能睡着。

那时总觉得日子漫长,盼着他快些长大。如今他真的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不再需要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是自然规律,林晚懂得,只是难免有些怅然。

“妈,你最近有什么打算吗?”周旭最终还是没忍住,试探着问。

“打算?”林晚放下汤勺,“上班,下班,吃饭睡觉,能有什么打算?”

“不是,我是说......你要不要出去旅旅游?散散心?我出钱。”

林晚笑了:“你那点工资还是留着娶媳妇吧。我没事,真的。”

送走儿子后,屋子里又恢复了寂静。林晚洗了保温桶,放在一旁准备明天送还。她走到书柜前,抽出一本旧相册。

照片里的她二十出头,站在大学校园的樱花树下,笑得灿烂。身旁是杨晴,两个姑娘手挽着手,像一对亲姐妹。那时候她们约定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将来结婚互相当伴娘,生孩子要认干亲。

后来林晚和周明恋爱,杨晴是第一个知道的。周明请杨晴吃了好几顿饭,拜托她在林晚面前多说好话。那些年,他们三个人常常一起出去玩,周明甚至开玩笑说要不要再找个男生凑成两对。

翻过一页,是婚礼照片。林穿着洁白婚纱,杨晴作为伴娘站在她身旁,周明看着她的眼神满是爱意。那天敬酒时,杨晴说:“祝你们白头偕老,永远幸福。”声音哽咽,当时林晚以为她是太感动了,现在想来或许是别的情绪。

手机又响了,这次是连续震动。林晚拿起来看,是周明发来的消息:

“林晚,我们能不能好好谈谈?有些事情可能你误会了。”

“我知道我对不起你,但感情的事真的说不清。”

“杨晴也很痛苦,她觉得最对不起的人就是你。”

林晚放下手机,没有回复。能误会什么?她亲眼见过他们手牵手在商场逛街,那亲昵的姿态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那天她本是去买给周明的生日礼物,想给他个惊喜,没想到惊喜成了惊吓。

她没当场揭穿,默默回家了。周明晚上回来还假装无事发生,直到她平静地问:“你和杨晴什么时候开始的?”

那一刻周明脸上的表情复杂得难以形容,惊慌,羞愧,但最后竟然有一丝解脱。

“半年了。”他说,“本来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告诉你......”

林晚当时出奇地冷静,没有哭闹,只是点点头说“知道了”,然后就进卧室关上了门。那晚周明睡在客厅,从此他们开始了分居生活。

夜深了,林晚却毫无睡意。她打开电脑,无意中点进了一个许久不用的博客。最新的一篇日志还是五年前写的,关于父母相继离世后的感受。那时她写道:“生命如此脆弱,我们该如何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讽刺的是,写下这些话时,她以为自己所拥有的是幸福的家庭和真挚的友情。

博客有一条新留言,来自一个陌生账号:“无意中读到您的文章,感同身受。我也失去了至亲之人,至今仍在学习如何与悲伤共存。”

林晚看了看时间,凌晨一点十五分。她鬼使神差地回复了那条留言:“有时候我觉得,悲伤已经成为我的一部分,不再是我需要克服的东西,而是与我共存的状态。”

没想到对方几乎立刻回复了:“深夜未眠的人,各有各的心事。希望你不介意陌生人的问候。”

就这样,林晚和一个名叫“南山客”的陌生人聊了起来。对方言语间透着温和与理解,不说空洞的安慰话,只是静静地倾听。林晚罕见地敞开心扉,讲述了婚姻破裂和友情背叛的事,这些连对儿子都没完全说出口的话,却对一个陌生人倾吐了。

“有时候真想一走了之,感觉没什么值得留恋的了。”她写道。

南山客回复:“我年轻时也曾这么想。后来一位长者告诉我,当我们疲惫到想要永远睡去时,或许只是因为需要一场真正的休息,而不是终结。”

“如何区分休息与终结?”林晚问。

“休息是为了醒来后重新开始,终结则否。”南山客回答,“给自己一点时间,或许会发现世界比你想象的更宽广。”

聊天持续到天边泛白。最后南山客说:“秋天虽然凄凉,但也有它独特的美。明天若是有空,不妨去公园看看银杏,这个季节正是它们最灿烂的时候。”

林晚答应了,并非真的想去,只是不忍辜负对方的好意。

第二天是周六,林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打开手机,周明又发来几条消息,语气越来越焦急,说要回来取一些东西。林晚简单回复:“随时都可以,我在家。”

下午门铃响了,来的不仅是周明,还有杨晴。两人站在门外,像一对做错事的孩子。

“进来吧。”林晚平静地说,侧身让开路。

周明看起来瘦了些,眼袋很重。杨晴则低着头,不敢与林晚对视。他们结婚时买的沙发,如今坐着三个人,却物是人非。

“晚晚,我......”杨晴刚一开口就哽咽了。

“直接说事吧,你们来取什么?”林晚打断她。

周明深吸一口气:“我还是想好好谈谈离婚的事。财产分割,房子......我知道我对不起你,但希望我们能好聚好散。”

林晚看着这对男女,忽然觉得他们可怜。周明眼角的皱纹比以前深了许多,杨晴的手指紧张地绞在一起,指甲上的蔻丹已经有些剥落。

“财产按法律程序走吧,我不占你便宜,你也别想亏待我。”林晚说,“至于这房子,我住了十几年,习惯了,希望你同意留给我。”

周明明显松了口气:“当然,房子归你。还有其他要求吗?”

“只有一个,”林晚看向杨晴,“请你告诉我,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把我当朋友了?”

杨晴的眼泪夺眶而出:“从来没有,我始终把你当朋友。只是感情......我也不知道怎么会变成这样......”

“我们原本没想伤害你,”周明接话,“一开始只是偶尔聊天,后来......”

“后来就睡到一起了?”林晚的声音依旧平静,却让那两人同时瑟缩了一下。

沉默在空气中蔓延。最终林晚站起身:“我知道了。你们去收拾东西吧,周明,你的衣服和收藏都在书房里。”

那两人如获大赦般迅速走进书房。林晚站在客厅里,听着里面传来收拾东西的声响,忽然觉得这一切荒唐可笑。二十年的婚姻,三十年的友情,最后浓缩成几箱需要带走的物品。

临走时,杨晴在门口犹豫了一下,回头说:“晚晚,真的对不起。”

林晚点点头,没说话。关上门后,她感到一种奇特的轻松,仿佛一直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傍晚时分,她想起与南山客的约定,鬼使神差地去了附近的公园。银杏叶正是金黄灿烂的时候,落在地上铺成一条金色地毯。不少人在拍照,孩子们奔跑着抛撒落叶,笑声清脆。

林晚坐在长椅上,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小时候和父母一起来公园玩的情景。那时父亲会把她扛在肩头,母亲则在一旁笑着提醒小心点。那些简单的快乐,不知何时被遗忘了。

“很美,不是吗?”一个声音在旁边响起。

林晚转头,看见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正微笑着看她。老人大约七十多岁,满头银发,衣着整洁,膝盖上放着一本素描本。

“是啊,很久没来看了。”林晚回答。

“每年都这么美,却每年都让人惊艳。”老人说着,拿起铅笔在素描本上勾画起来,“不介意我画你吧?这个角度刚好,你和银杏树构成了一幅很好的画面。”

林晚有些惊讶,但还是点了点头。老人画得很专注,不时抬头看她一眼。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温暖而不灼人。

“完成啦。”过了一会儿,老人说,然后把素描本转过来给林晚看。画中的她坐在长椅上,身后是金色的银杏树,神情略显忧郁却平静。

“画得真好,”林晚由衷赞叹,“您是画家吗?”

“业余爱好罢了。”老人笑着说,“退休后才开始学的。年轻时总说没时间,等有了时间又觉得太晚。后来我孙子说,爷爷,学习永远不晚,于是我就报了美术班。”

林晚看着画中的自己,忽然问:“您经历过觉得过不去的时候吗?”

老人沉思片刻,说:“我六十八岁那年,老伴走了。我们在一起四十三年,我以为自己活不下去了。整整一年,我几乎不出门,觉得人生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后来怎么......”林晚试探地问。

“后来我小女儿生了个孩子,非要我去看看。”老人眼中泛起温柔的光,“抱着那个小生命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结束一段旅程不代表不能开始新的。只是不同而已。”

他把画纸撕下来递给林晚:“送给你。记住,秋天之后还有冬天,然后春天又会来的。这是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生的。”

林晚接过画,由衷地道谢。老人笑着摆手,自己推着轮椅离开了。她坐在长椅上许久,直到夕阳西下,公园里的人渐渐稀少。

回到家,林晚把画贴在冰箱上,然后打开电脑。南山客已经发来了新消息:“今天去看银杏了吗?”

“去了,还遇到一位有趣的老人。”林晚回复,然后详细讲述了今天的经历。

南山客回应:“看来今天你有意外收获。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在最不经意的时候给我们惊喜。”

“你为什么叫南山客?”林晚好奇地问。

“取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退休后我搬到郊区的山脚下住,试图过一种更简单的生活。”

两人又开始聊起来,从文学到艺术,从人生哲学到日常琐事。林晚发现南山客知识渊博且富有智慧,总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周旭周末来看她时,惊讶地发现母亲状态好了许多。“妈,你好像......不一样了。”

“哪有什么不一样,还是你妈。”林晚笑着端出自己做的点心,“尝尝,新学的配方。”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net

如果你也喜欢网购,可先免费领取:淘宝优惠券京东优惠券拼多多优惠券网购才省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