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p;明军击败吴三桂,收复两广的消息传到京师,清廷上下一片恐慌。
 emsp;孝庄作为如今清廷的话事人和实际统治者,心情可谓极为沉重。
 emsp;吴三桂这条老狗虽然阴狠无情了一些,但毕竟是能够起到牵制明军的作用的。
 emsp;只要吴三桂还控制着西南,就能起到威慑永历的作用。
 emsp;永历不敢轻举妄动,清军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emsp;如今吴三桂这个隐患被解决,永历自然可以腾出手来毫无顾忌的北上伐清。
 emsp;如今的孝庄对于清军的战力实在是没有什么底。
 emsp;双方真的打起来,清军很可能是一场脆败。
 emsp;但是如今清军确实不能再退了。
 emsp;丢掉江南孝庄还可以安慰自己北方仍然在控制中。但如果连北方都守不住,清军难道要退出山海关外喝西北风吗?
 emsp;辽东可是苦寒之地。当年八旗能够在辽东待的住是因为没有感受过中原的花花世界。
 emsp;可一旦经历了这些诱人的东西,再想重回清贫的状态是绝无可能的。
 emsp;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emsp;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emsp;为了不被明军赶到辽东去喝西北风,孝庄就必须硬着头皮撑起来,哪怕再难也得咬紧牙关。
 emsp;值得欣慰的是,上次她敲打索尼和遏必隆后,二人还是很卖力气的。
 emsp;不仅京师的官员、商贾们“捐银、捐粮”,就连外地的官员商贾也加入了其中。
 emsp;在其中晋商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光是晋商八大家就捐出了足足两百万两白银。
 emsp;这对清廷来说可是救命钱啊。
 emsp;要知道如今运河被明军阻截,江南的赋税尽失,孝庄必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恨不得将一枚银钱掰成两半花。
 emsp;如果没有晋商捐出的这笔钱,很可能直接就崩了。
 emsp;有了这笔钱至少还能续上一波命。
 emsp;当然光有银钱和粮食是不行的,现在必须要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斗**。
 emsp;不然战前说的好好的,一打就溃败,这谁顶得住啊。
 emsp;孝庄特意把八旗的旗主们都叫来,给他们分派了任务。
 emsp;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防区,并对自己的防区负责。
 emsp;孝庄最看重的自然是京畿。
 emsp;但要想确保京畿地区的安全,就要保证有足够的缓冲,要保证至少河南、山东的安全。
 emsp;换句话说就是一定要把防线往外顶,而不能一味的死守京畿。
 emsp;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孝庄可不希望重蹈覆辙。
 emsp;大战在即,朝野上下一时间紧张了起来。
 emsp;孝庄认为这是个好事情。现在紧总比打起来再紧要好。
 emsp;她特地降下旨意,再次在北边征兵,凡是十五岁以上男丁都必须应征入伍。
 emsp;哪怕是家中的独苗,没有兄弟姐妹也不例外。
 emsp;如此旨意看似不近人情,实则是孝庄没有太好的办法。
 emsp;毕竟北地的绿营兵在多次大战中损耗严重,如今已经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emsp;仅仅依靠八旗军是顶不住的,毕竟八旗满打满算也就是不到十万人。
 emsp;如今明军的战兵数量都超过三十万,甚至有可能五十万。
 emsp;即便有夸张的成分也是蛮吓人的。
 emsp;孝庄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守住大清的江山,只能说尽人事,听天命吧。
 emsp;...
 emsp;...
 emsp;山东的情况也不乐观。
 emsp;虽然苏克萨哈利用残酷的手段镇压了不少起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