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大安厂的工人正常来上班。
“各位,厂长现在新选一个。”
林天说,“你们有推荐吗?”
话落,众人均看向一个中年人。
李安南,45岁。高级技术员,10年老员工,颇有见识和才能,大家一致推选他为新厂长。
大安厂忙完了,林天回到学校。
“你小子回来了!”王胖子招呼道。
林天准备申请免修。
之后的两天,他在教务处的安排下,完成了这一学期所有科目的考试,全部高分通过!
于是,他这个学期都不用来学校上课了。
时间很快过去半个月。成立于9.10的安克公司,已经度过了一个月。
“喂。徐财,咋了。”
“老板,我们研究了一下,大安厂目前盈利点很少,我们急需开辟新业务。。或者收购新公司。”
林天随即赶往公司。
深秋的锦官城,空气带着一丝凉意。星云大厦b座16楼,安可投资有限公司的喧嚣已被一种略显焦灼的秩序替代。百来号员工各司其职,键盘声、电话声、低声讨论声交织在一起,但与十几天前的混乱无序不同,多了几分目标感和紧绷感。
林天坐在自己那间依旧简朴的办公室里,桌面摊开着大安家具厂近半个月的运营报表。数字谈不上亮眼,但至少稳住了局面:生产线重新运转,工人队伍稳定,几个小订单让账面上有了微薄的现金流,勉强覆盖了工厂的基本运营和日常维护。但这杯水车薪,对于养着星云大厦里这个日益壮大的“指挥中心”来说,远远不够。
桌上的内线电话响起,是徐财。
“林总,方便汇报一下吗?”徐财的声音带着明显的忧虑。
“进来。”
徐财推门而入,身后跟着投资部部长陈财——一个同样顶着“财”字却总显得忧心忡忡的年轻人。两人手里都拿着厚厚的文件夹。
“林总,”徐财开门见山,将一份现金流预测表放在林天面前,“经过我们财务部和投资部联合分析,情况不太乐观。”他指着表格,“大安厂的现金流目前只能勉强自持,加上我们公司总部的人员工资、租金、日常运营费用…账上剩下的350万,按这个速度,最多撑到年底,明年开春就有枯竭风险。”
陈财紧接着补充,语气急切:“仅仅靠大安厂输血太慢了!我们必须尽快找到新的盈利引擎。林总,投资部筛选了几个方向,您看看?”他递上另一份文件,“一个是参与锦官城旧城改造的建材供应招标,规模大但竞争激烈,我们资质和经验都欠缺;另一个是收购几家规模更小的本地服装加工厂,整合资源做代工,门槛低但利润空间薄,市场波动大;或者…我们尝试投资一些初创科技公司,高风险高回报…”
林天没有立刻去看文件,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办公室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城市背景音。
“就这些?”林天抬眼,目光扫过两位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