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大明来说,更重要的问题是——左良玉都是这番作态了,大明还拿他没有办法!还不能直接对他如何!
这才是更可怕的事情。
因为这种情况不仅仅会影响到左良玉本人接下来的各种行为,更是会变成影响满朝上下、特别是其他将领的一个信号——朝廷不行了!朝廷离不了你们这些将领!
虽然左良玉已经不听指挥,拥兵自重,坐视其他城池失陷而无动于衷,但是因为他有些功劳,手里面有军队,所以朝廷就是不能直接对他如何!朝廷甚至还要继续依靠他!
朝廷只能对他做的事情全都当做没看见!
这是什么信号?这是何等可怕的信号!
朝廷的真正倾颓,就是从这样的信号开始的。
如果其他将领们都觉得如此,如果其他将领们也想要为所欲为,那么他们会如何?他们只会觉得,自己的机会到了,自己已经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了——只要自己在军中有些威望和地位。
而大明,本来就已经对军队失去了不少控制,接下来,军队将会越发失控……
到时候,还说什么镇压起义军?还说什么对抗外敌?那都是没影儿的事儿了!大明内部不要先蹦出来几个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军阀,就已经是老天保佑了。
【话又说回来,朱由检让杨嗣昌前去督师,也未必不是有这方面的考量——下面的将领已经有了拥兵自重的倾向了,时不时还指挥不动,必须派个人过去去监管他们才行。】
【而这个人,既要有分量,又要有威望,还要有皇帝的信任……所以,他挑来挑去,挑中了杨嗣昌。】
【但,如果朱由检真的有这方面的考量和目标,那么他达到目的了吗?其实并没有。】
【左良玉这种已经经常不听指挥,甚至都可能觉得这无所谓了的人,即便是派了杨嗣昌作为他的顶头上司,且杨嗣昌还拉拢他,为他请封,左良玉也依旧会在他觉得需要的时候我行我素,不理会命令。】
【比如围剿张献忠的事情。】
【在杨嗣昌到任之后,张献忠和罗汝才等人也收到了消息,他们知道明朝朝廷又要有一番大动作,因此,直接把队伍带入了深山——从湖北向西行军,直接进入了陕西和四川交界处,也就是大片山脉所在地。】
【而杨嗣昌也确实秉持着朱由检的命令,打算先集中力量对付张献忠。】
【崇祯十三年闰正月,杨嗣昌让诸道兵马都进军,由陕西总督郑崇俭率军从汉中入川,前去围剿张献忠;而为了堵住张献忠的去路——按照杨嗣昌推断,张献忠在围剿开始后很可能选择掉头进入陕西,因此,他让左良玉带着主力军队驻扎在陕西兴安地区,再另外派遣三千人入蜀去参与追剿行动。】
“太对了,左良玉都已经能够坐视城池失陷而不为所动了,难道一个杨嗣昌就能让他老老实实安分下来?”杨坚对此毫不意外。
左良玉那又不是刚刚才生出什么拥兵自重的心思,他都已经过了生出心思的阶段,早就到了实际执行的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