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 第1070章 历史定位下

第1070章 历史定位下(第2页/共2页)

更不能在即将颁行天下、作为“华夏标准”的《华夏通史》中过度渲染。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凝聚华夏民族认同的核心政治正确;大明作为接续宋元、统一华夏近三百年的正统王朝,其历史地位不容根本性否定。

可以批判其制度的弊端,可以揭露其君王的昏聩,可以分析其边防的疏漏,可以哀叹其民生的凋敝——这些“腐朽”之处皆可评说。

但彻底抹杀其“驱逐异族统治”、“重建汉家天下”、“维系华夏一统”的历史功绩?这触碰了底线,是绝不被允许的。

历史的书写,既要追求真实,也需兼顾凝聚与传承。

纷乱的思绪在秦思源脑中迅速理清,眼见殿中两派大儒争得面红耳赤,言辞愈发激烈,几乎要上升到人身攻击和立场攻讦的地步,他明白必须出手掌控局面了。

再争下去,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可能激化矛盾,偏离了编纂史书的初衷。

“笃、笃、笃。”

清脆而沉稳的三声叩响,并不响亮,却如同带着无形的魔力,瞬间穿透了鼎沸的喧嚣。

那是秦思源拿起置于王座扶手旁的一柄小巧玉锤,轻轻敲击在坚实的紫檀木案几上发出的声音。

刹那间,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唾沫横飞的老儒张着嘴,激昂的斥责卡在喉咙里,正要拍案而起的手臂僵在半空,相互怒目而视的学者们仿佛被定身。

连奋笔疾书的史官也停下了笔尖,墨滴悬垂。

整个议事殿内针落可闻,前一秒还如同风暴海洋般的激烈争论,瞬间化为一片死寂的冰湖。

所有人的目光,带着惊愕、敬畏、疑惑和期待,齐刷刷地投向了王座之上——那位掌握着历史书写最终裁决权的夏王。

秦思源放下玉锤,平静地迎向这汇聚而来的目光,深邃的眼眸中看不出喜怒,却自有一股令人屏息的威仪。

“各位”,秦思源面带微笑,语气沉稳地说道,“大明在华夏正史中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和意义,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

“而驱逐鞑虏这一事实,更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应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看待这段历史,不必过于苛求”。

他的话音刚落,在场的一些前大明大儒们纷纷起身,拱手向秦思源行礼,表示感激。

他们深知,如果不是夏王发话,这部“华夏通史”恐怕会对大明进行诸多不利的描述。

这些大儒们心里明白,大明和大夏相比,在对待百姓方面存在着天壤之别,但他们毕竟曾经受过大明的恩惠。

因此,他们对秦思源的宽容表示由衷的感谢。

秦思源见状,微笑着摆了摆手,继续说道:“用公正的态度去评价大明,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我们大夏的一种警醒。只有正确地认识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