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刘备独坐高台,长桌台案上,放着饶祯传来的紧急文书。
殿内左方站着一排文臣谋士,领头有内阁治事糜竺、陈登、孙乾,三人身后便是内阁从事,糜芳、孙懿、陈安,以及内阁参事叶凌、张燕、廖玄。
(陈登还兼任军师将军,孙乾兼任着招贤馆的贤者大夫一职。这一章也算是盘点一下,刘备目前的下属官职,至于陈登为什么可以从中郎将跳过偏将,直接升任杂号将军,顺道也解释一二。)
(偏将通常隶属于某个将军,协助将军管理和指挥军队,但这里的某个将军,指的就是刘备呀。所以能当偏将的,大多数是都是空降上任,虽然比杂号将军小,但是权力并不一定比杂号差,像关羽、张飞便不是一级一级升上来的。)
(当然有人会不认同,但我们可以列举一些实例,说明一个问题,比如曹操的丞相与诸葛亮的丞相,权力一样大,在朝堂之上几乎一言九鼎。而孙权帝国的吴国丞相顾雍,不仅比不上曹操、诸葛亮,而且还不如陆逊、诸葛瑾等武将的职权高。)
(还有魏帝国的四征,就是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权力高于四镇,镇东将军、镇西将军、镇南将军、镇北将军,还高于四方、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以及杂号将军。)
(而蜀国又不同了,四方将军之下,分别是四镇将军、四征将军、最后是杂号将军。)
(如此定性就像互相嫌弃一样,你魏国的四征将军厉害是吧,我蜀国就要把四征的地位给拉低。)
(魏国自然也不示弱,你蜀国的四方将军,权高位重是吧,那我就把四方的职权降落。)
(到了吴国,魏国四征将军,蜀国的四方将军都不值钱,排在前面居然是杂号将军,比如辅吴将军、辅国将军、镇军将军,抚军将军。)
(当然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无论东汉还是魏、蜀、吴,这些官职的大小,按顺序而来,没有修改。)
(所以综上所述,说明了一个问题,官职的大小,由君主决定,大家就不要刻板的一钉子拍到底,好吧。)
……
往下与内阁治事并排的分别是:掌印执事陈群、下邳国相糜平、东海太守刘琰、彭城国相简雍、沛国国相陈珪、琅琊国相糜忠、广陵太守陈应。
(本文并没有不尊重大汉三互法,既然提到那就简单说一下,什么是三互法。
1,本籍回避,州刺史不用本州人,郡守国相、郡丞、长史不用本郡国人,县令、县长、县丞、县尉不用本县人。
2,婚姻之家回避,如果分居不同州郡的两家结为姻亲,那么两家人任官时要回避对方之籍。
3,任官回避,不能“对相部主”,即如果甲州人在乙州任刺史,那么乙州人就不能在甲州任刺史。
(三互法本身就是利于君主管理,所以刘备没必要去打破,至于糜家的糜平做了下邳国相,纯属需要,其实到了这个时候汉朝早已名存实亡,遵不遵守也是君主一句话的事。)
而殿内右方则站着一排穿着甲胄的武将,分别是:假领偏将张飞、平虏中郎将郝萌、讨寇校尉傅士仁、破军校尉张辽、陷阵校尉高顺、代行奋武校尉成廉、代行奋威校尉魏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