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342章 岐仁堂里两般事:一碗通汤融淤堵,三剂承气挽真阴

第342章 岐仁堂里两般事:一碗通汤融淤堵,三剂承气挽真阴(第2页/共2页)

\"肚子胀不胀?\"岐大夫又问。小马按了按姑娘的肚子,她立刻痛得蜷起身子,喉咙里发出\"呜呜\"的声音。

\"坏了,这是燥热伤了阴。\"岐大夫站起身,快步走到药柜前,手指在抽屉上快速点着,\"她本身体质就偏虚,又吃了发汗药,把身体里的津液全耗干了。现在肠子里积了燥屎,津液被逼得往下流,看着是拉肚子,其实是堵得更厉害了——这就像河道里的水被晒干,剩下的泥沙结成块,少量的水只能从旁边漫过去。\"

小马听得一头雾水:\"那......那该怎么办?她还拉着呢,再吃药会不会更厉害?\"

\"《伤寒论》里说,'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岐大夫一边抓药,一边解释,\"这时候不能止泄,得赶紧把肠子里的燥屎排出去,不然津液耗光了,就回天乏术了。这叫'急下存阴',就像救火,得先把着火的木头搬走,才能保住房子。\"

他抓的药不多:大黄、芒硝、厚朴、枳实,又从另一个抽屉里抓了些玄参、生地、麦冬。\"大黄和芒硝是开路的,能把燥屎攻下来;厚朴、枳实能通肠气;玄参、生地、麦冬是补津液的,一边攻一边补,免得伤了根本。\"

小周已经把药倒进砂锅里,加水浸泡。岐大夫又叮嘱:\"大黄要后下,煮的时间不能太长,不然劲儿就弱了;芒硝用开水冲,化在药汤里喝。\"

小马看着砂锅,还是不放心:\"岐大夫,这药这么猛,她身子受得了吗?\"

\"现在不是考虑受不受得了的时候。\"岐大夫的语气很坚定,\"就像房子着火,你不能怕水损坏家具就不救火。这药是猛,但用对了就是救命的。等她拉完燥屎,不渴了,能说话了,就好办了。\"他顿了顿,又放缓语气,\"我守着,有什么情况随时调方子。\"

药很快煮好了,棕黑色的药汤散发着浓烈的气味。小马捏着鼻子,给姑娘灌了下去。刚过半个时辰,姑娘突然哼唧着要翻身,没过多久,就捂着肚子要上厕所。

小马扶着她去了后院的卫生间,没过一会儿,就传来他惊喜的喊声:\"岐大夫!她拉了!拉的是黑乎乎的硬块!\"

岐大夫点点头:\"让她拉干净,拉完给她喝点米汤。\"

又过了一个时辰,姑娘居然能开口说话了,声音虽然虚弱,却清晰:\"我......我不渴了......\"

小马跑出来报信,眼里含着泪:\"她还说肚子不胀了,想睡会儿......\"

岐大夫这才松了口气,重新给姑娘诊脉。这次的脉象虽然还是弱,却平稳了许多,像雨后初晴的湖面。\"燥屎排出去了,津液就能慢慢恢复了。\"他又开了个方子,\"把大黄、芒硝去掉,多加些生地、麦冬、玉竹,给她滋阴养胃,就像给干旱的土地浇点水,让根须慢慢缓过来。\"

傍晚的时候,姑娘醒了,能喝下半碗米汤。她拉着小马的手说:\"我好像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在沙漠里走,渴得快要死了,突然看见一股泉水......\"

岐大夫听见了,笑着对小周说:\"这就是《黄帝内经》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津液就是身体里的泉水,泉水足了,生命才能活起来。\"

三、岐仁堂的药香里,藏着通与守的道

李老师喝三通汤喝了半个月,再来时,脸上的斑淡了不少,胳膊也不麻了。他拎着一兜苹果,非要塞给岐大夫:\"现在改作业久了,脖子也不那么硬了,夜里睡得香,连讲课都觉得底气足。\"

岐大夫接过苹果,递给小周:\"不是药的功劳,是您自己注意调理了。\"他指着窗外,\"您看那老槐树,春天得浇水,夏天得修枝,人也一样,光靠药不行,得顺着自己的性子活——您少熬夜,多活动,气血自然就通了。\"

正说着,小马扶着他对象来了。那姑娘气色好了许多,嘴唇也有了血色,见了岐大夫,深深鞠了一躬:\"谢谢您,岐大夫。要不是您,我可能......\"

\"好了就好。\"岐大夫摆摆手,\"以后可别乱吃药了。感冒发烧也分寒热,不是所有感冒都能发汗的。就像种地,旱了要浇水,涝了要排水,得看天看地看苗情。\"

姑娘点点头:\"我记住了。您开的滋阴药,我还在喝,现在觉得身上润润的,不像以前总觉得干。\"

\"这就对了。\"岐大夫说,\"《道德经》里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身体里的津液也是这样,你不滥用它,好好养它,它就会越来越充足。\"

小周在一旁算账,笑着说:\"师父,您这一个三通汤,一个大承气汤,一个通淤,一个救急,真是把'通'和'守'的道理说透了。\"

岐大夫望着药柜上整齐排列的药罐,里面装着丹参的红,桂枝的棕,麦冬的黄,大黄的黑......它们沉默地待在那里,却在配伍得当的时候,能融淤堵,能救危亡。

\"医道哪有那么复杂?\"他拿起案头的《伤寒论》,轻轻摩挲着泛黄的纸页,\"不过是让人的气血像天地间的风雨那样,该来的时候来,该去的时候去,该通的时候通,该藏的时候藏。三通汤是慢慢来,像春雨润田;大承气汤是快刀斩乱麻,像夏日惊雷——不管快还是慢,都是为了让生命回到该有的节奏里。\"

暮色渐浓,岐仁堂的灯亮了起来,药香混着晚风,飘出很远。门外的老槐树下,李老师正和小马说着什么,两人都笑着,仿佛身上的淤堵和病痛,都随着这药香,慢慢散进了初夏的夜色里。而岐大夫的身影,在药柜和诊桌间移动着,像一颗定盘星,守着这方小小的天地,也守着那些关于通与守、急与缓的古老智慧。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