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348章 写字楼里的"反复感冒记"——当参苏饮遇上补中益气汤

第348章 写字楼里的"反复感冒记"——当参苏饮遇上补中益气汤(第2页/共2页)

小杏儿在一旁打趣:\"苏先生,这补中益气汤得喝段时间,就像盖房子不能只砌一层砖,得把地基打牢。\"

苏先生连连点头,可转身回到公司,就把岐大夫的话抛到了脑后。月底冲业绩,他又开始熬夜加班,盒饭对付三餐,还跟客户喝了顿大酒。更要命的是,部门评优没评上,他憋着一肚子火,晚上对着电脑越想越气,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嗓子又疼得说不出话,鼻塞比上次还严重。

第三章:误服苦药的\"城门失火\"

这次苏先生学\"聪明\"了,想起上次参苏饮有效,就照着方子抓了三剂。可喝下去不仅没好,反而肚子胀得像个皮球,吃不下饭,连喝口水都觉得堵得慌。他想起同事说\"上火就得下火\",又自作主张加了黄连、枳实,这下更糟了——小便短少得像涓涓细流,整个人蔫得像霜打的茄子。

妻子急得直跺脚:\"让你别乱吃药!赶紧去岐仁堂看看吧!\"

当苏先生扶着腰走进岐仁堂时,脸色灰败得像张旧报纸。岐大夫一搭脉,眉头拧成了疙瘩:\"脉沉细如丝,尺部几乎按不到。腹胀如鼓,小便癃闭......\"他翻开《景岳全书》,指着\"治胀当辨虚实\"那篇,\"您这是典型的'误下伤正'!之前用参苏饮是'攻补兼施',现在正气未复,却用黄连苦寒败胃,枳实破气消胀,好比刚打完仗,不赶紧安抚百姓、补充粮草,反而把城墙拆了去修战壕,能不出乱子吗?\"

小杏儿端来温毛巾,苏先生捂着肚子直哼哼:\"我现在感觉肚子里像塞了团湿棉花,喘气都费劲。\"

\"《内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您脾胃本虚,又用攻伐之药,脾的运化功能彻底垮了。\"岐大夫拿起炮姜,在手里搓了搓,\"就像厨房的灶台,火本来就小,您还往上泼水,饭能煮熟吗?现在得先把脾胃的'火'温起来,用六君子汤加味: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祛湿,陈皮、半夏化痰理气,再加上炮姜温脾散寒,熟地黄滋肾水,五味子收敛耗散的肺气。这叫'补土生金,滋水涵木',先把脾胃这个'灶台'修好,再谈别的。\"

苏先生听得直冒冷汗:\"原来我瞎吃药,把脾胃伤这么重啊......\"

第四章:岐黄妙手的\"固本之策\"

两剂药下去,苏先生的腹胀果然消了,小便也通利了。他再来复诊时,手里提着袋新鲜的山药:\"岐大夫,我听您的话,这几天都喝小米粥,放了点山药和大枣,感觉肚子舒服多了。\"

岐大夫欣慰地点点头,脉案上写道:\"脾虚渐复,仍需培补后天。\"他换了方子:\"补中益气汤加炮姜、五味子。这次把升麻、柴胡的量减了,加五味子收敛肺气,炮姜温煦中焦。就像盖房子,地基稳固了,还要把屋顶的瓦片铺密实,别让风雨再漏进来。\"

小杏儿在一旁教苏先生做\"健脾操\":\"每天饭后揉腹三百下,从心窝到肚脐,顺时针逆时针各半。还有啊,办公室空调别开太低,备件薄外套,中午抽空晒晒太阳,比喝多少补药都强。\"

苏先生连连应着,忽然想起什么:\"岐大夫,我看您诊病总翻那些老书,现在都2025年了,这些老方子还管用吗?\"

岐大夫哈哈大笑,指着墙上的《黄帝内经》拓片:\"你看那上面写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再过两千年也不过时。就像您办公室的电脑,不管升级多少代,核心处理器的原理不变。中医的'理法方药'就像这处理器,变的是症状表现,不变的是辨证论治的根本。\"

窗外的梅雨不知何时停了,一缕夕阳透过窗棂,照在药柜的标签上——黄芪、党参、白术......这些带着草木气息的药材,在暮色里泛着温润的光。苏先生走出岐仁堂时,深深吸了口雨后的空气,鼻腔通畅,胸口也不再憋闷。他摸摸口袋里的补中益气汤药方,忽然觉得,比起写字楼里的KpI,这副\"固护正气\"的方子,才是更重要的人生指南。

尾声:街角的中医智慧

三个月后,苏先生再来岐仁堂时,穿了件运动夹克,脸色红润,说话声音都洪亮了。\"岐大夫,我现在每周去公园打两次八段锦,午饭不再吃拉面了,自己带便当,有山药、南瓜和炒扁豆。上个月部门体检,医生说我气血比以前好多了!\"

岐大夫正在晒黄芪,闻言笑道:\"《脾胃论》里说'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您看,老祖宗的话没错吧?\"

小杏儿在一旁整理医案,忽然指着苏先生的初诊记录:\"师父,您说现在为啥好多人感冒总不好?是不是都跟苏先生似的,只想着'灭火',忘了给身体'添柴'?\"

岐大夫望着街上匆匆而过的行人,他们有的裹着外套抵御空调冷气,有的边走边啃着冰奶茶。他捋了捋胡须,缓缓道:\"《伤寒论》开篇就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可现代人的'太阳病',多是从'少阴不足'开始的。久坐伤气,冷饮伤脾,熬夜伤肾,正气先虚了,外邪自然趁虚而入。就像那棵歪脖子树,风一吹就晃,光摇树叶没用,得把根扎稳。\"

夕阳把岐仁堂的影子拉得老长,药香混着雨后泥土的气息,在街角静静弥漫。路过的年轻人好奇地探头看,只见穿蓝布褂子的老中医正给弟子讲着什么,桌上的线装书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八个字,在暮色中闪着温润的光。这或许就是中医的智慧——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像修缮一座老房子,从地基到砖瓦,都得悉心养护,才能抵御岁月的风雨。而那些反复感冒的现代人,缺的或许正是这样一份\"固本培元\"的耐心与智慧。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