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350章 岐仁堂里的"发热谜案":张主任的虚火与实痰

第350章 岐仁堂里的"发热谜案":张主任的虚火与实痰(第2页/共2页)

我心里一紧:\"那药寒凉得很,您这脾虚的身子哪禁得住?这就像给快熄灭的火堆泼冰水,不坏事才怪。\"

小林在旁边咋舌:\"那现在咋办啊师父?\"

\"得先把脾胃补起来。\"我转身开处方,\"《难经》说'虚则补之',张主任这情况,得用六君子汤打底——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补气,陈皮、半夏化痰祛湿。再加两味干姜、砂仁,温温脾阳,助着运化。\"

张建国看着处方上的药名:\"这里头没一味清热的?我这烧能退下去?\"

\"您放心,\"我把处方递给他,\"这方子看似没清热的,实则是釜底抽薪。脾补起来了,气能升上去,郁热自然就散了。就像给油灯添上油,灯芯稳了,火苗反而不跳了。\"

他还是有点犹豫:\"那我这肾...您刚才说土虚水泛,不用补肾吗?\"

\"不急。\"我笑着说,\"《黄帝内经》讲'脾为后天之本',得先把后天补起来,才有本钱补先天。您先吃五剂这个方子,每天早晚温服,吃的时候就着小米粥,别吃生冷油腻的。等不拉肚子了,精神头足点了,咱再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那会儿才能补得进去。\"

张建国捏着处方,手指关节有点发白:\"岐大夫,我不是不信您,就是这热得实在难受,真不用加点凉药?\"

我指着墙上挂的《五行生克图》:\"您看这土和水,土旺才能克水。您现在脾土虚得像块烂泥,哪挡得住肾水?这时候用凉药,不是更伤脾土吗?等您把这几剂药吃完,痰少了,不拉肚子了,再来找我,保准那热也退了大半。\"

他这才揣好处方,又问:\"那平时我自己能做点啥?\"

\"每天晚上用温水泡泡脚,\"我告诉他,\"泡完按按足三里,就是膝盖下头那坑,按到发酸才行。《针灸大成》里说这是'长寿穴',能补脾胃。\"

张建国走的时候,太阳已经偏西,影子拉得老长。小林看着他的背影,挠挠头:\"师父,这发热不用清热,真能好?\"

\"你记着,\"我拿起《伤寒论》,\"仲景先生说'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看病不能只看表面,得看根儿。张主任这热是标,脾虚才是本,本解决了,标自然就没了。\"

五天后,张建国又来了。这次他是自己走进来的,脸上有了点血色,说话也有力气了:\"岐大夫,您这药真神!吃了三剂,就不拉肚子了,痰也少了一半。昨天下午那热劲儿也没那么凶了,喝一杯水就够了。\"

我再给他搭脉,脉象比上次沉实了些,舌苔也薄了一层。\"看来脾劲儿缓过来了。\"我点点头,\"再吃五剂六君子汤,然后换六味地黄丸,早晚各一丸,用淡盐水送服。\"

\"这就开始补肾了?\"他笑着问。

\"对,\"我给他包药,\"脾土稳了,该固肾水了。《金匮要略》说'四季脾旺不受邪',但肾是先天,得跟上,不然脾劲儿再足,也没后劲。\"

又过了半个月,张建国带着他媳妇来了。他媳妇拎着一筐刚摘的葡萄,非要往我手里塞:\"岐大夫,您可救了老张的命了!现在他晚上睡得香,早上起来还能跟我去公园打太极,比没生病前还精神!\"

张建国摸着后脑勺笑:\"那天去所里,王大夫见了我都愣了,说没想到这发热还能这么治。\"

我接过葡萄,递给小林洗:\"不是我能治,是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就像种地,得先看土壤缺啥,再施肥,不能见了草就撒除草剂,那不成瞎折腾了?\"

正说着,门口路过几个乘凉的老街坊,看见张建国,都招呼着:\"张主任这气色,可比前阵子强多了!\"

\"那是,岐大夫给调理的!\"张建国嗓门洪亮,\"以后谁要是发热口渴,可别瞎吃凉药,先来岐仁堂瞅瞅!\"

傍晚的阳光透过药柜的格子,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药香。小林在旁边记着笔记,嘴里念念有词:\"发热不一定是热证,痰多大渴也可能是虚...\".

我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想起刚学医那会儿,师父也是这么一点点教我的。中医这门学问,就像这岐仁堂的老药柜,看着普普通通,里头却藏着千年的智慧——辨得清虚实,找得到根本,哪怕是再棘手的\"发热谜案\",也能迎刃而解。

吊扇还在慢悠悠转着,把药香送得很远,混着窗外的蝉鸣,成了这小镇最安稳的调子。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