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369章 岐仁堂的"消疙瘩"方:四味药解遍脏腑瘀结

第369章 岐仁堂的"消疙瘩"方:四味药解遍脏腑瘀结(第1页/共2页)

岐仁堂的药柜第三排,乌梅和白僵蚕总挨着放。前者是熏得乌亮的梅子干,酸气能透三层纸;后者是僵而不腐的蚕尸,白生生透着股药香。这天午后,岐大夫正用竹刀削着块薏苡仁,徒弟小知蹲在旁边翻医案,忽然指着一行字笑:\"师父,您这记的'鼻内赘生物',不就是街坊说的'鼻疙瘩'吗?咋还用这么文绉绉的词?\"

岐大夫把削好的薏苡仁丢进竹匾,拍了拍手:\"这疙瘩可不是小事。上周东头张木匠来,说鼻子里长了东西,堵得夜里睡不着,捏着鼻子说话像含着东西——那就是你说的'鼻疙瘩'。\"他顿了顿,拿起颗乌梅,\"《神农本草经》说这东西能'去死肌,蚀恶肉',你说这疙瘩,算不算'恶肉'?\"

小知刚要接话,门帘\"哗啦\"一响,进来个穿教师制服的女人,捂着嗓子直咳嗽,脸憋得通红。\"岐大夫,您快给看看,\"她声音沙哑得像磨砂纸,\"这嗓子里像堵了团棉花,讲课都发不出声,校医说让我少说话,可我这班孩子下周要考试...\"

岐大夫让她张开嘴,拿竹片压着舌头看了看,又摸了摸她的脉,眉头微蹙:\"嗓子眼里长了个小疙瘩,堵着气道了。平时是不是总爱生闷气?讲课急了就咳?\"

女人点头:\"可不是嘛!班里几个调皮蛋总不交作业,我气得晚上睡不着,前阵子感冒没好透,嗓子就成这样了。\"

\"这就对了。\"岐大夫转身从药柜抽了张方子,\"你这疙瘩,是痰浊裹着郁气,在嗓子眼里结了块。就像湿衣裳晾在不透风的地方,慢慢就霉出疙瘩了。\"

一、嗓子里的\"小棉花\":玄麦甘桔汤里加\"消结三友\"

小知凑过去看女人的舌苔,舌尖红得像点了朱砂,苔薄白却腻,忍不住问:\"师父,她这脉跳得快,还涩,是不是郁气伤了肺?\"

\"嗯,\"岐大夫提笔写方子,\"肺主气,司呼吸,嗓子是肺的门户。她老生气,肝气郁了反侮肺,再加上感冒后痰湿没清干净,气不流通,痰就堵在嗓子眼,慢慢结成疙瘩。\"他边写边念,\"玄参10克,麦冬15克,甘草6克,桔梗10克——先拿玄麦甘桔汤润润肺,把气道通开。\"

写到这儿,他笔尖一顿,转头对女人说:\"光润不行,得把那疙瘩化掉。你等我取几味药。\"说着从药柜里抓出把乌梅,又捡了些白僵蚕和威灵仙,\"这三味是'消结三友',加上炒薏苡仁,专门对付这些瘀结的疙瘩。\"

女人捏着衣角:\"大夫,这疙瘩能化掉?我听人说嗓子里长东西得割掉...\"

岐大夫摆摆手:\"割是治标,得治本。你看这乌梅,\"他拿起一颗递过去,\"是没熟的梅子熏出来的,酸得很。《神农本草经》说它能'蚀恶肉',不是真能把肉腐蚀掉,是它的酸性能把痰浊瘀血裹住的疙瘩'收'散——就像用醋泡硬疙瘩,慢慢就软了。\"

他又拿起白僵蚕:\"这东西是蚕染了菌子僵死的,你看它僵而不腐,身子硬邦邦的,天生就善破结。古人说它有'金气',金能克木,这些纠结的痰浊郁气,就像缠成一团的麻,它能帮着'割'开。\"

\"还有这威灵仙,\"岐大夫抓了把根茎递给小知,\"你闻闻,带着股辛香。它最擅长通经络,不管是骨头卡了喉咙,还是痰浊堵了气道,它都能钻进去把东西'顶'出来。孙思邈的方子里,常用它化顽痰。\"

最后,他指了指竹匾里的炒薏苡仁:\"这东西炒过以后,带着点焦香,脾胃喜欢得很。脾主运化,你这痰湿,根儿在脾弱。用它既能健脾,又能把化开的痰浊顺着小便排出去——就像扫完地得把垃圾运走,不然还会堆起来。\"

方子写好,是玄麦甘桔汤加乌梅30克、白僵蚕10克、威灵仙15克、炒薏苡仁30克。岐大夫叮嘱:\"煎药时乌梅先泡半小时,大火煮开转小火,煎出的药汤分三次喝,别放凉。另外,讲课别急着扯嗓子,每天用淡盐水漱漱口,少生闷气——气顺了,痰就不容易结疙瘩。\"

女人攥着方子要付钱,岐大夫摆摆手:\"先喝三剂试试,下周来复诊。要是嗓子松快了,再给我送把你班孩子种的小青菜就行。\"

二、胃里的\"硬疙瘩\":平胃散引着药往深处走

女人走后,小知蹲在药柜前翻《神农本草经》,翻到\"乌梅\"条时拍了下大腿:\"师父,您说这乌梅能蚀恶肉,那身上别的疙瘩也行?比如王婶说她胃里长的'小石子'?\"

岐大夫刚把威灵仙放回药柜,闻言笑了:\"你说的是王屠夫的媳妇吧?她前阵子来,说胃里总胀,吃点东西就反酸,摸上去心窝那儿硬邦邦的——那也是痰浊瘀血结的疙瘩。\"

正说着,门帘又动了,进来的正是王婶,手里拎着块新鲜猪肉:\"岐大夫,我家老王让我送块肉来,说谢谢您上次的方子,她胃里不胀了。\"

小知眼睛一亮:\"婶,您那胃里的疙瘩消了?\"

王婶乐呵呵坐下:\"可不是嘛!喝了五剂药,心窝那儿不硬了,昨天还吃了碗红烧肉呢!就是还有点疑问,您给我加的那几味药,看着普通,咋这么管用?\"

岐大夫接过猪肉递给药铺伙计,拉着王婶坐下:\"你那疙瘩,跟刚才那位老师的不一样。她是气郁痰结在嗓子,你是湿浊瘀在胃里——胃喜燥恶湿,你平时爱吃生冷,又总熬夜做酱肉,湿浊攒多了,就像粥放久了结硬块,堵在胃里。\"

\"所以我给你用了平胃散打底,\"岐大夫说,\"苍术、厚朴、陈皮,都是燥湿的好手,先把胃里的湿浊'烘'干些。再加上那四味药——乌梅酸收,能把胃里的瘀结'揪'出来;白僵蚕破结,把硬块'碾'碎;威灵仙通胃络,把药引到疙瘩那儿;炒薏苡仁健脾,帮着把碎渣运走。\"

王婶摸了摸心窝:\"我懂了!就像打扫猪圈,先得把粪堆扒开(平胃散燥湿),再用叉子把硬疙瘩戳碎(白僵蚕破结),然后用水冲干净(薏苡仁利湿),最后把墙角的脏东西也刮出来(乌梅收浊)——是这理不?\"

岐大夫笑得直点头:\"你这比方比书里说得还明白!不过有样东西没说,就是'引经药'。嗓子的疙瘩用桔梗引药往上走,胃里的疙瘩,平胃散里的陈皮就是引经药,它能带着药往胃里跑。老话说'药无引使不达病所',就像送信得知道往哪儿送,不然药跑错地方,咋能管用?\"

小知忽然想起什么:\"师父,您给王婶用的乌梅也是30克?我记得《伤寒论》里乌梅丸只用十几克,为啥这儿用这么多?\"

\"因为用处不同。\"岐大夫取了块乌梅递给小知,\"乌梅丸用它是酸敛止痢,取它'收'的本事;咱治疙瘩用它,是取它'蚀恶肉'的本事,量得足才行。但也不能瞎用,要是胃里反酸厉害,还得加些白及、海螵蛸,别让酸气伤了胃黏膜——就像用醋泡东西,泡久了得看看容器受不受得住。\"

王婶起身要走,又回头问:\"岐大夫,我家小叔子胆囊那儿总疼,b超...哦不,您说的'胁下胀',是不是也能这么治?\"

岐大夫点头:\"胆囊在胁下,属肝。他要是总爱生气,胁下胀得像有东西顶着,那也是肝郁痰结。不过得用四逆散打底,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先疏肝理气,再加上那四味药——柴胡是引经药,能带着药往胁下走。\"

三、肠里的\"串珠疙瘩\":红藤陪着药清肠道瘀毒

王婶走后,日头偏西,药铺里飘着炒薏苡仁的焦香。小知帮着把晒干的白僵蚕装袋,忽然听见门外有人喊:\"岐大夫在吗?\"

进来的是个穿工装的年轻人,脸黄瘦,捂着肚子直皱眉:\"我是南边纺织厂的,前阵子总拉肚子,有时候还便血,厂里老中医说我肠子里长了'串珠',让我来您这儿看看。\"

岐大夫让他坐下,伸手按了按他的下腹部,年轻人疼得\"嘶\"了一声。\"脉沉涩,舌暗苔腻,\"岐大夫收回手,\"你这是肠道瘀毒结了疙瘩。平时是不是总吃厂里的盒饭?是不是爱喝冰汽水?\"

年轻人点头:\"厂里盒饭油大,夏天热,天天喝冰汽水降温。前阵子拉痢疾,好了以后就总肚子疼。\"

\"这就对了。\"岐大夫取过纸笔,\"痢疾后湿毒没清干净,又贪凉伤了脾,湿毒瘀在肠里,慢慢就结成疙瘩。就像水渠里堵了淤泥,水流不通,还会发臭——你那便血,就是瘀毒破了肠黏膜。\"

小知在旁边记脉案,见师父写方子时先写了乌梅30克、白僵蚕10克、威灵仙15克、炒薏苡仁30克,又加了红藤20克,忍不住问:\"师父,为啥加红藤?\"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