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女儿有几日没有见父皇了,甚是想念。”李漓一张甜嘴,笑靥如花。
“宣阳是因玉成加封食邑之事而来?”李炤呵呵笑道,对于自己的子女亲人,他没必要像对待外人那样拐弯抹角,直接问出了口。
“还是父皇知我。”李漓讪讪一笑,“女儿想知道,三妹是因何加封食邑一千户,女儿绝没有嫉妒之念,只是想不通这些,故而进宫请教父皇。”
“哈哈,我就知道。”李炤哈哈笑道,“不是父皇偏心,是玉成那丫头立了大功,不赏她怕是说不过去。”
“未知三妹立了何等大功?女儿一直在府中,却是不知。”李漓心中一跳,立了大功?她知道三妹最近一段时日都在府中,与两个伶人日夜排戏,是怎么立的功劳?
李炤笑道:“若说起来,也不是玉成自己立了功劳,但她在其中,却也起到了关键。”
“什么关键?”李漓实在太想弄清楚其中缘由了。
李炤道:“是她府中的一个宾客刘长宁立了大功。”
“刘长宁?”李漓一怔,这个名字对她来说也极为熟悉,当初她可是见过刘长宁当场展现才学的,对此她也颇为欣赏。
“哦?宣阳也知道这个刘长宁?”李炤一听她的语气,也颇为怪异。
“女儿见过刘长宁,他是个才学之士,写得一手好字。”李漓对那种名为“瘦金体”的新体字也记忆犹新。
李炤哈哈一笑:“不错,这小子确实写得一手好字,难得的是还是他自创的新体字,对刺也对得好,朕…也听说过他。”
李漓听得心中惊讶,因为父皇说起这个刘长宁的时候,语气不像说外人那般,反而如子侄般亲切,她还从未见过父皇如此赏识一个人。
这分明就是简在帝心,这个刘长宁,未来前途不可限量也!
她心中带着酸意,但是嘴上却问道:“不知这刘长宁立了什么大功?”她对刘长宁的印象只停留在了那日魁首大比之中,仅此而已,对方只是玉成府中的一个宾客,还无法让她时刻关注,若早知道父皇如此赏识他,当初她就更该对他多上心的。
李炤对女儿也没有什么隐瞒:“天下有四大高门,宣阳可知?”
“女儿知道,有扶风窦氏、干阳王氏、金水姜氏和泗州赵氏。”虽然这并不是天下人排出来的,但却早已经形成了固有的观念,李漓怎么可能不知,甚至还有些愤愤不平,“这四大高门,据说连我们皇族也瞧不上。”
“不错。”李炤眼睛微微一眯,“但如今,四大高门,只剩下两个了。”
“两个?”李漓一愣,四大高门怎么会只剩下两个的?如此大事,她却一点也没听说。
李炤道:“刘长宁去了金水县上任,不足一月,先是拿下了金水姜氏,姜氏已经把族兵上交,投靠了朝廷,如今就连赵氏也因他而选择将族兵交出,适才出去的,正是赵氏怀德堂的主理……”
李漓听后,眼睛不由瞪大;“刘长宁竟能做到此等地步?”两大高门,因为刘长宁一个人,而成了朝廷的附庸,这听上去未免太不可思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