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婆的饼摊子前围了不少人,手里攥着块面团,正揉得 “咚咚” 响。
这会儿天幕亮了,王阿婆眼角瞥见,抬头往天上看。
买饼的刘小哥也凑过来,手里还拿着刚买的饼,咬了一口,油汁顺着嘴角往下淌。
天幕里先演 “自驾凌晨赶路”,王阿婆 “哎哟” 一声,拍了拍大腿,围裙上的面粉都掉了。
“这赶早也不是这么赶的!老婆子我当年去洛阳看闺女,坐马车也才天不亮出发。
走俩时辰就找个茶棚歇会儿,让娃子下来跑跑,吃块热饼子。
这凌晨把娃子叫起来,迷迷糊糊的,一路坐着,娃子能不困吗?玩都玩不好!”
刘小哥嚼着胡饼,含糊地接话。
“阿婆说得对!上次我跟掌柜的去扬州进货,坐的商船,也是天不亮出发。
可船上有床能躺,哪像这娃子,坐车上只能打盹儿!”
*
卖西域首饰的胡商摊主,看到“制止消费”,连连摆手。
“不不不!这样不好!游玩,开心最重要!
给女儿买个小玩意,给妻子买盒香粉,能花几个钱?
记忆是无价的!这位父亲,太……太不懂得生活的情趣了!”
出来采买的几位年轻的绣娘私下议论。
“若我日后成了亲,和夫君、孩儿出去游玩,定不会像天幕里那般。该省的要省,该花的也要花。
女儿看上个绒花,只要不是天价,买一个哄她开心又如何?
一辈子能有多少次一同出游的机会?”
*
正在构思才子佳人小说情节的文人,看到天幕,倒是灵机一动,在稿纸上写下:
“那小姐与书生同游,见一精致糖人,欲买。其父在旁厉色制止,道‘玩物丧志’。
小姐泫然欲泣,书生怜之,私下买来相赠……”
在他看来,这种严父形象,简直是才子佳人故事里最好的“绊脚石”和“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