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 > 第354章 金寨失守

第354章 金寨失守(第2页/共2页)

这简短的一句话,没有任何修饰,却如同丧钟长鸣,为接下来注定更加血腥、更加残酷、更加考验意志与智慧的大战,拉开了那沉重无比、浸满血色的帷幕。

脆弱的联盟,在绝对的力量和冷酷的杀戮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而真正的炼狱考验,从这一刻起,才算是真正降临到每个人的头上。

太湖的波涛,似乎也在这肃杀的气氛中,变得更加汹涌澎湃起来。

中军帅帐内,巨大的牛油火盆噼啪作响,跳跃的火光映照着一张张神色凝重的面孔,将他们的影子拉长、扭曲,投在粗糙的帐壁上,随着火焰的摇曳而晃动,仿佛预示着未来局势的诡谲难测。

金寨失守、熊昊元帅力战殉国的噩耗,如同一块巨大的、未曾冷却的寒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连呼吸都带着一股血腥味的滞涩。

武阳端坐于帐内左侧上首,身姿挺拔如古松磐石,即便是在这令人窒息的氛围中,依旧保持着惊人的沉稳。他的目光沉静如水,缓缓扫过帐内众人,将每一丝细微的情绪波动都尽收眼底。

靖乱军将领个个面色沉毅,眼神锐利,虽经庆州血战,却更多了几分百炼成钢的坚韧与肃杀。

对于楚烈军,他们始终保持着三分警惕,但大敌当前,更多的是一种同舟共济、却又必须握紧刀柄的审慎。

对面,以及主位之上,则是楚烈军一行人。大元帅纪元嵩坐在最中央,手指无意识地、持续地敲击着紫檀木座椅的扶手,那“笃笃”的轻响,在寂静的帐内显得格外清晰,暴露了他内心深处的焦虑与不安。

帐内的空气,仿佛凝固的胶质,沉重得让人连抬手都觉得费力。金寨的惨败,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挫折,更像是一记重锤,砸碎了某种虚幻的侥幸,将赤裸裸的、关乎生死存亡的危机,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沉默最终被军师诸葛长明打破。

他缓步走到帐中那张巨大的、铺在木架上的陆安郡山川地势图前,手中拿着一根细长的木杆。

他的动作从容不迫,青衫羽扇,在这肃杀的氛围中,竟有种奇异的、安抚人心的力量。

“诸位,”

诸葛长明开口,声音清晰而沉稳,如同山涧清泉,流入每个人焦灼的心田,

“金寨之失,痛彻心扉,熊昊元帅殉国,更是我联军巨大损失。然,逝者已矣,生者唯有向前。魏阳势大,东方霸勇冠三军,方知远智谋深远,此乃不争之事实。我军新遭挫败,士气受创,此刻若贸然与之争锋,无异于以卵击石。”

他的木杆在地图上划过,精准地点在三个关键的城池位置上——岳西、金安、舒城。这三地呈一个不规则的三角,背靠太湖水域,构成了联军目前最重要的前沿防线。

“故,老夫愚见,我军当下之策,非是寻求决战,而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一字一句道,

“依托岳西、金安、舒城三地,构筑一道纵深防线,以空间换取时间,伺机歼敌!”

接着,他详细阐释了这一战略的核心要点,木杆随着他的话语在地图上移动,勾勒出一幅动态的防御反击蓝图:

“其一,节节抵抗,消耗敌锐。”

木杆点在岳西,

“我联军不当在任何一城一地与敌死拼,枉送将士性命。而是需充分利用此地复杂山川、丘陵林地之地利,设立多道警戒线、阻击阵地。敌军来攻,则依托工事,予其杀伤;敌军势大,则有序后撤,引其深入。每一处山林,每一道隘口,都要让魏阳军付出血的代价,一点点磨掉其兵锋之锐气,拖慢其推进之脚步。”

“其二,诱敌深入,预设战场。”

木杆移向金安和舒城之间的区域,“在节节抵抗的同时,需巧妙制造我军‘力不能支’、‘溃败后撤’的假象。要让东方霸和方知远认为,我军已无战心,只能狼狈退守。将其主力,引诱至对我军有利的地形之中——或许是这片沼泽洼地,或许是那条狭窄谷道。在那里,我们已经暗中布置,等待他们自投罗网。”

“其三,断其粮道,疲敌根本。”

木杆指向地图上蜿蜒的代表魏阳军补给线的虚线,

“东方霸三十万大军,人吃马嚼,每日消耗巨大。其补给线漫长,从陆安郡延伸至此,便是其最脆弱的‘七寸’。我军当立即选拔精锐骑兵,不拘泥于一营一派,由骁勇善战、熟悉地理之将统领,分成数股,不断袭扰其粮队、焚毁其囤积、破坏其道路。不必求大战果,但求让其一刻不得安宁,使其前线大军时刻面临断炊之危,军心必然动摇!”

“其四,伺机反击,一击制胜!”

木杆最后重重顿在预设的决战区域,

“待敌军被我层层消耗,兵疲师老,锐气尽失,后勤不继,军心浮动之际,便是我联军主力出动之时!集中所有精锐,选择其最疲惫、最混乱的一部,以雷霆万钧之势,猛击其要害!不求全歼,但求重创!只要打掉东方霸不可战胜的光环,此战,便有转机!”

诸葛长明放下木杆,目光扫过全场,语气无比凝重。

“此策之核心,在于‘忍耐’二字!需忍得住城池失守的骂名,忍得住败退后撤的屈辱,忍得住漫长等待的煎熬。更在于‘协同’二字!两军之间,必须如臂使指,信任无间,任何一环的迟疑或私心,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这一番条理清晰、步步为营的战略规划,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灯,让原本有些绝望的众人,心中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的火苗。

即便是对靖乱军心存芥蒂的楚烈将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目前看来,唯一可能应对当前危局的可行之策。

然而,希望的火苗刚刚燃起,便被更深的阴影所笼罩。

当诸葛长明再次提及“东方霸”这个名字时,帐内的温度仿佛骤然下降了几度,连火盆的光芒都似乎黯淡了几分。

一位楚烈军的老将,似乎是鼓足了勇气,声音带着一丝难以完全掩饰的颤抖,望向武阳,开口问道。

“武……武帅……恕末将冒昧。听闻……听闻您曾在庆州城下,与那蒙骜大将军激战连场,最后重伤蒙骜,……不知……不知您对这东方霸……有何看法?其实力,比之蒙骜将军……如何?”

这个问题,问出了帐内几乎所有楚烈军将领,甚至部分靖乱军将领心中最大的恐惧和疑问。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在了武阳身上。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