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 第338章 伦敦城

第338章 伦敦城(第2页/共2页)

他指出,西王府的禁烟和关税政策几乎不可动摇。

因此,他建议,对待西王府,要么尽快组建远征舰队沿江而上,用武力迫其屈服;否则就考虑萧云骧的提议,换种方式与西王府打交道。

然而,约翰·包令不认同密迪乐的观点。

虽说克里米亚战争,已接近尾声,带嘤可将主力调往远东。

但此时带嘤主要精力,是联合弗朗西和米国,向瞒青施压,修改条约,扩大在华利益。

西王府控制区在华夏腹地,带嘤陆军难以进入;海军军舰沿江而上,定会与沿岸西军炮台守军苦战。

如此大动干戈,不如对付瞒青朝廷获利大。

若西王府坚持对带嘤强硬,等其控制区扩展到沿海,有的是办法对付。

至此,西王府与带嘤的首次官方外交接触结束。

--

8月正午的灰白光线,穿透泰晤士河上空的黄褐色雾霭。伦敦城在14-22c的阴凉水汽中舒展开来。

东区码头,砖砌烟囱喷吐煤烟,与河面蒸汽船的黑雾交融,形成低垂的污浊天幕。

西区摄政公园,湿漉漉的草地和树荫如翡翠闪亮,与圣吉尔斯贫民窟狭小逼仄,拥挤不堪的破屋,顶形成鲜明对比。

泰晤士河的布莱克弗赖尔桥上,运煤马车过载,桥身震颤。

桥墩处,腐烂菜叶与马粪散发着腥臭,与河水铁锈味混杂,弥漫至百米高空。

议会大厦钟楼(大本钟)的脚手架,还攀附在未完工的塔身,工人如蚁群在高空忙碌。

南岸军械厂仍为克里米亚战争前线铸造炮弹,锻铁锤击声不断,每一声闷响,都会震落屋檐上的煤灰。

为1851年世博会,修建的水晶宫正在扩建,帆布罩住玻璃穹顶。

舰队街的石板路上,被四轮马车镶铜轮毂碾出深痕。

一位戴鸵鸟羽毛帽的贵族夫人,掀起马车的丝绸窗帘,精致的细眉因贫民窟的腐臭,而微微蹙起。

车内男爵用银柄手杖,敲打车壁催促车夫,袖口金线刺绣,摩擦真皮座椅,散发着蜂蜡与雪松木香气。

车前护卫挥舞藤条,驱散马车前的人群。

律师学徒紧抱卷宗小跑,硬质皮靴踩过污水;银行职员等公共马车排队时,抽空核对手记账本。

咖啡馆橱窗内,戴夹鼻眼镜的绅士用银勺搅热可可,糖粒结晶在杯沿折射光芒;

窗外乞丐,则舔舐发霉面包上的糖霜残渣。

街道旁,报童嘶哑叫卖:“马拉科夫要塞血战!”,提醒着人们克里米亚战争尚未结束。

毗邻的圣吉尔斯贫民窟里,爱尔兰移民正在剥牡蛎壳,手指被割破也顾不上。

戴高筒帽的“收尸人”推车吆喝:“一便士运尸!”,1854年大霍乱阴影仍在。

小巷中,当铺虫蛀的木招牌,在风中吱呀。

妓院窗帘后闪过妓女苍白的脸,墙角醉汉呕吐物,引来一大群绿头苍蝇,嗡嗡的旋转飞舞。

--------------------------------------------------------------------------------------------------------------

(注1:本章中提到的安全火柴,就是1855年被瑞典人伦德斯特罗姆改良后,批量生产的,在英国的中上层阶级已经开始使用。

年龄大些的书友,应该有些印象,或者亲自使用过这种火柴,图片我贴在后面作者有话说了。

注2:马上要写马恩两位了,我心里有些发怵,如何写才不容易被关小黑屋呢?)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