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 第439章 该生病了

第439章 该生病了(第2页/共2页)

“届时粮道被截,西贼汇集三师之众,合四万五千人,于野外同我决战。”

“我军如何抵挡?难道诸位真以为,眼下敌众我寡,犹可野战争胜?”

“萧贼此计,正是围城打援。他真正要打的,从来就不是鄱阳,而是我们!”

一旁沈保桢犹豫片刻,问道:

“子春是否忘了,鄱阳城中还有陈巡抚,麾下亦有五六千守军?”

黄淳熙轻叹,看向这位不善兵事的同年:

“幼丹,你细想:其一,陈启迈那七八千人,实是溃散的绿营残兵,加新募流民拼凑而成。”

“兵械不过大刀长矛,连燧发枪都是稀罕物。月饷仅一两,十日一操。这等兵马,何以拒贼?”

“其二,鄱阳城临湖靠河,水道未封冻,西贼那些犀利的攻城炮船,往来无阻。”

“围城西贼,陆军一万有余,水师三四千,若真愿打,岂会打不下来?”

“留陈启迈不取,只不过是以他为饵,诱我入网罢了。”

沈保桢面露惭色,骆秉彰则直接问黄淳熙:“子春,依你之见,该如何?”

黄淳熙抚须沉吟:“直接撤回徽州,亦不可行。钦差大人驻跸于此,况且如今朝中风气……已非往日。”

骆秉彰闻言,心下暗叹。

早年青庭重用汉臣,甚至不惜调开瞒蒙贵族,以免掣肘。如当年甑涤生与清德、官文相争,朝廷终究支持了汉臣。

然自与西军战事屡挫,众多汉臣竟投西贼。

眼下青庭又得洋人撑腰,重用汉臣之策,屡遭瞒蒙贵胄抨击。

朝廷态度渐变,就连一向强硬的肃顺,近来立场,也见软化。

青庭对汉臣的倚重,已大不如前了。

譬如甑涤生,仍押于京师狱中。

而同样损兵失地的官文,却能在杭州城上蹿下跳,四处串联,对两江总督之位虎视眈眈。

这一切,他岂能不知?

于是他点头,示意黄淳熙继续。

黄淳熙手指点在景德镇:

“大人,我等当以景德镇为核心,借浮梁县城、得雨龙山等要处筑坚营、掘深壕。再遣重兵护持粮道。”

“就在此地,与西贼决战。我军三万人抱团固守,纵不能胜,也绝不令西贼轻易得逞。”

“但使我有所斩获,即便最终仍须退返徽州,也足以向朝廷交代。”

黄淳熙言罢,刘岳昭不等骆秉璋发问,便表赞同。

只仍存顾虑:“然而我军滞留此地,不去救援鄱阳,若钦差大人催逼,该当如何?”

黄淳熙嘿嘿一笑:

“部堂近日不是胃疾复发,疼痛难忍嘛,眼下该到难以下床理事的阶段了。”

他朝三人眨眨眼。

“可选一善辩之人,返徽州城,禀报钦差此番情形,并请遣擅治胃病的大夫,前来诊疗。”

景德镇至徽州四百里,这一往返,便需不少时日。

纵大夫真至军中,骆秉彰的病情轻重,还不是看他心意?何况他胃病复发,本是实情。

届时,骆部要在景德镇停驻多久,岂非自家说了算?

沈保桢与刘岳昭闻言,心下称妙,却不好笑出,只得强忍不语。

骆秉彰沉吟良久,直接开口分派任务:

“荩臣,你这几日联络地方,征调民夫,速于景德镇及周边险要处,修筑营垒。”

“幼丹,催徽州府加紧运粮,并按长期固守之需,统筹用粮,严禁浪费。”

二人躬身领命。

骆秉彰最后望向黄淳熙,似有踌躇,终化作一声轻叹:

“子春,趁鄱阳尚未被西贼合围,悄悄遣人回去,将家眷接出来吧。”

方才还在地图前挥斥方遒的黄淳熙,闻得此言,鼻尖一酸,几乎坠下泪来。

是啊,鄱阳终是守不住了。

他黄家不得不抛家舍业,远走他乡。

而提出弃守鄱阳城的,竟是他自己。

何日方能重返故里?……只怕唯有上天知晓了。

-------------------------------------------------------------------------------------------------------------

(请大佬们多评论,催更,收藏,评高分,推书荒,乌鸦拜谢。)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