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其它另类 > 穿成刘彻和卫子夫的女儿怎么办 > 第291章 番外1

第291章 番外1(第1页/共2页)

太元六年,大汉朝请立太子。

刘徽膝下独一女而已,请立太子,哪里来的子?

太子是不可能的,太女还差不多。

十六岁的刘允,十岁和刘徽一起逼宫,十三岁随军出征漠北,这些年以来,各家授课的同时,刘徽也教她处理朝事。

朝上大大小小的事,刘允都知。处理朝事也能做到公正,虽有少年该有的意气风发,但总体上挑不出半点毛病,行事果断,为人聪颖,让人感慨颇有刘徽之风。

可是,大汉出了刘徽一个女帝让他们莫可奈何,不代表他们愿意再接受一个女帝。

诚然刘徽膝下独刘允一女不假,刘氏又不是没有血脉。

有人暗中打的主意,希望刘徽可以立其他的刘氏血脉为太子。过继嘛,又不是不可以。

刘徽对这样的提议,摇头一笑,意思早就已经很清楚的。

立太子的事有提议,立太女的事也有人提。

刘徽膝下唯有一女,有刘徽一个女帝在前,女子也可以为帝,为何刘徽考虑过继。

朝堂上为立太子还是立太女的事吵得不可开交,个个都面红耳赤。

上方的女帝陛下没有开口,她不用开口,只要她不作声,都能明白她的意思。

敢篡位的人能愿意把皇位交到别人手里?

别逗了好吧,她都不愿意受制于人,能让自己唯一的孩子将来指望别人的仁慈过日子?

刘徽没有说话,是在观察各方的反应,为确定那么多的人里到底有多少是属于同道中人。

毕竟,没事的时候看着人都差不多,一旦有事就不同了。

不相同的态度,决定着刘徽对那样的人如何任用。

她可以接受别人的谏言,关系一国安宁,国家稳定的大事,如果一个人没有远见,而只在意所谓的男女性别问题,为此不惜给国家埋雷,刘徽一定会想办法把人换下去。

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差一些,懂得分析利害关系,而且能够做出最有利于国家稳定的选择,这就是所谓的有大局观,很重要的呢。

刘允年纪虽小,多年来不管是读书还是处理朝政上,看起来都很不错,不是一个会乱来的人,但也正因为如此,还有人提议册立太子,让刘徽过继,刘徽其实不太乐意。

不乐意归不乐意,刘徽不多说,仅仅是让各方吵。

吵来吵去,最后有人提议,若都说到过继了,那就是不以血脉论之,岂不是说刘氏的宗亲们每一个都有机会,如此一来当真是好事?

总有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如陈荷就提议,不如召各宗亲子弟入长安,一道参详人品。

嘶,陈荷何许人也?

刘徽造反她看住卫青。

刘徽对她一直委以重任,多年来算得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下了。

陈荷的建议一出,好些人浮起一种不好的预感。

刘家的子孙百家繁衍是相当茂盛,诸侯谋反被清洗了许多。这些肯定不能算在内的。饶是如此,剩下的也不少,哪怕只刘据的子孙能选的也很多。

闻陈荷的提议,尚未给人反应过来的机会,刘徽道:“那就诏他们入长安,有心的都入。”

不会有人认为刘徽是在玩笑,一时难免恍惚,刘徽都松口的事,好机会是好机会,但也让他们隐隐的不安。

刘徽从来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人。

别说女帝了,她当年借出击匈奴,趁大汉缺人那会儿,让多少的女郎因此有了出头的机会。现在朝堂上的女官有多少,女相都有了。

每年的科举考试,那是不分男女的,只看才干。

因而出头的女子越来越多,整个大汉由上到下,都认为女子凭本事立足于天地间是理所当然的事。刘徽作为女帝,更是给了无数大汉女子以定心丸。

刘徽凭本事坐上女帝的位置,站在权力的顶峰,刘徽为此经营了多少年,可见女子只要有心,只要能够捉住机会,也定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因此,大汉从上到下的女子,都散发着勃勃的生机,都认定了就算是女子,她们也可以像世间的无数男儿一般,成为国家栋梁。

当然,刘徽待所有的女子也是一视同仁,从不偏袒。

分地分田和男儿们一样,要承担义务的时候也从来不会因为女子是女子而有所偏袒。

也让不少人以为刘徽会在成为女帝后,一心偏向女子的人松一口气。

可是,站在一个正常人的立场,都不会认为刘徽成为一个女帝,而在明明有孩子,甚至刘允还算出色的情况下,愿意让别人承她的帝位。

那,刘徽怎么会同意陈荷的提议呢?

好些问题流露出来。

底下人不敢多议。

三省六部的官员都是聪明人,压根不认为这算是事。

而后,有心成为刘徽继子的刘氏子孙进京,热闹是热闹得很,不过,随刘允提问,诸位以为女帝是否该有夫?

哎哟,此问落下,想想霍去病。

那可是刘允的亲爹,亲得不能再亲的。

刘允怎么能自己问,女帝该不该有夫?

刘允问出来后,刘徽在未央宫的宣室里倒是难得愉悦的笑了,当时的陈荷和卫禧都在,第一反应是看向一旁的霍去病,本以为霍去病应该会心情不好的。霍去病压根没有反应。

“女帝该不该有夫?表哥?”两人的心都不由自主的悬了起来,要命的是刘徽还直接问。

陈荷和卫禧都不由自主的屏住呼吸,很想走的呢。

霍去病抬了眼皮道:“不该。”

两个字让她们的呼吸不由的一滞。

“帝者,至高无上,岂能受制于人。”霍去病补充一句,卫禧和陈荷对视一眼,所以刘徽成了皇帝之后呢,你们在外一个是君,一个是臣,相互绝不越界,在内,以前如何就如何?

刘徽一声表哥唤来何其自然,问起那要命的问题也没有要回避的意思。

所以,怪不得两人的感情一直很好。都是聪明人,聪明的知道处在何种位置要做什么样的事,不越界,不碰对方的底线,当如此!

陈荷得说,刘徽和霍去病之间能够和谐到这样的地步,甚好。

老实承认,他们般配的呢。

刘彻当年的眼光是真好。

话题由刘允提出,接下来各方论道,有认为女帝应该有夫的,也有认为女帝不应该有夫的。

刘徽当了六年的皇帝,霍去病是夫不假,可是霍去病也是臣。在朝堂之上从来刘徽都是作为君王的存在,不接受任何人以势压之。

嗯,也可以理解为,霍去病可以在朝堂上进言,但他也要记住刘徽是大汉皇帝的事实。

无论在任何时候,大汉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在大汉皇帝的面前以夫的身份企图压制刘徽,绝无可能。

有一点敏锐的人提醒各方注意,刘徽当初可是逼宫篡位的主儿。

连亲爹的桌子都敢掀的人,能让夫压着她?

那么多年以来,霍去病以臣的身份立于朝堂之上。

他们虽是夫妻,可朝堂上他们只是君臣。

不是没有人就此事问过刘徽,是不是该给霍去病一个名分。

名分二字听得刘徽当时都笑了。

霍去病是霍去病,冠军侯,门下侍中,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需要大汉的女帝给什么名分?

有人提及他们夫妻的关系,刘徽在此时答道:“大汉皇帝只是大汉皇帝,性别不重要,也不接受任何人凌驾于大汉皇帝之上。”

自此,再没有人提出要刘徽给霍去病所谓的名分,他们未必不想让刘徽承认霍去病是皇夫。

皇夫呢,夫者为妻的天。

皇帝之上还有天,那不是纯纯的给自己找麻烦吗?

明显刘徽不是那样一个蠢蛋,能自己坑的自己。

可是,刘徽就那样不避讳的提,因霍去病从来不提此一事,故而没有一个再敢提此事。

但在刘允这儿,她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刘徽和霍去病的关系是在刘徽早年定下的,他们夫妻多年,相互也都有一定的默契,不会给各自捅刀子。刘允有一个霍去病吗?

她还没有。

所以她如果想将来能够不受压制的上位,须得在上位之前把该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

鸣堂和太学又一次吵起来了,吵到最后满天下的人都参与了,朝堂上也吵得如火如荼。

刘徽也不管,任由他们吵,他们吵他们的,正事一件不能耽搁,比如春耕秋收,修路造桥的事。

干事的人没有空吵,一门心思的搞事。

吵架的人吵吧,反正他们除了一张嘴也没有别的事。

在他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进京的各宗亲子弟呢,都曝出各种各样的错处,比如一个好色,比如一个贪财,再比一个愚不可及。

无论哪一种,不好意思,都不堪为君,一比之下发现,刘允简直比他们好得太多!

明摆在眼前的事实,还有人不乐意?非要拉个傻子上位不成?

虽然一个两个臣子其实挺不要脸的,那也没有不要脸到把全天下的人都当成傻子。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有了对比之后,想想刘徽多年来的女帝当得是十分不错的,至少没有人能够挑得出错来。

刘允,不好意思,那么多年虽然他们也想挑挑刘允的毛病,和当年的刘徽一样,他们挑不出来!

心塞的发现刘允颇有刘徽之风,一时间让人无从下手。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