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敲打打,声势浩大地停在了京兆府门前,百姓被这阵仗吸引,再次围拢过来。
“邓大人!”郑秉钧翻身下马,脸上堆起感激涕零的笑容,快步上前。
“郑大人!”邓弘毅不敢有丝毫拿乔,立刻快步走下石阶相迎。
两人双手相握,用力地上下摇晃,脸上都洋溢着真挚无比的笑容,仿佛多年至交。
郑秉钧声音洪亮:
“邓大人,大恩不言谢啊。
府上这几日真是急疯了,又恐绑匪丧心病狂伤了小女性命。
投鼠忌器,这才秘而不宣、不敢声张,让大人费心了!”
“哪里哪里,郑大人言重了,这本就是下官分内之事。
幸得老天庇佑,郑大姑娘吉人天相,虽有惊吓,但万幸未曾受到伤害,此乃不幸中之万幸。”
他刻意咬重了“老天庇佑”和“未曾受到伤害”几个字。
郑秉钧闻言,眸子几不可察地微微一眯。
老天?这是在提醒他,这背后是“天意”,是陛下默许?
脸上的感激之情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真实沉重,握着邓弘毅的手又用力摇了摇:
“邓大人高义,秉钧铭记于心!”
邓弘毅点到即止。
他这番提醒,已是看在同朝为官的情分上。
若郑国公府能看清局势,及时切割,未必没有重新稳固的机会。
但若心存怨怼,阳奉阴违,还做着两头平衡的美梦……
呵,咱们那位女帝陛下,可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主儿!
勋贵之首又如何?
单凭女子科举一事,就已让看似铁板一块的勋贵阵营裂痕丛生。
这几乎已经是在明示,若再敢亲近世家,后果自负。
邓弘毅几乎能预见,陛下只需另择一家听话的勋贵,扶持其家中女子中举入仕。
再借此由头大肆封赏,做出取代郑国公府的姿态,一切便水到渠成。
两人一番虚情假意的寒暄后,目光转向已重新梳洗更衣、却难掩憔悴苍白的郑徽音。
“父亲!”
郑徽音见到郑秉钧,眼圈一红,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踉跄着扑了过来。
“徽音!我的儿!”
郑秉钧张开双臂,稳稳接住女儿,大手在她背上轻轻拍抚,语气充满了心疼与后怕,
“苦了你了,孩子!”
“女儿不苦,万幸还能见到父亲。”
郑徽音将脸埋在父亲肩头,声音哽咽。
“好了好了,没事了,跟父亲回家!”
郑秉钧揽着女儿的肩膀,姿态无比呵护,在无数道或同情或探究的目光注视下,将她小心翼翼地扶上了那辆装饰华贵、代表着国公府体面的马车。
车门“咔哒”一声关上,瞬间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窥探。
宽敞华丽的车厢内,铺着厚厚的锦缎软垫,熏着淡雅的安神香。
然而,这舒适的环境却如同冰窖。
父女二人各自占据了车厢的两端,中间隔着的距离仿佛天堑。
郑秉钧脸上的慈爱与痛惜早已消失无踪,只剩下冰封般的冷漠。
端坐如松,目光平视前方雕花的车壁,仿佛身边空无一物。
郑徽音则紧紧蜷缩在角落里,双手死死攥着膝上干净的裙摆,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她低垂着头看不清表情,眸中一片冰冷。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单调而沉闷的辘辘声。
车厢内没有一句对话,没有一个眼神的交汇。
父女之间最后一丝温情,在今日这出大戏之后已然碎成齑粉。
只余下这死水般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