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他声音陡然提高,\"汉室倾颓三百年,刘氏族人流落四方。玄德不才,愿伸张正义于天下,结四方宗亲,共襄盛举,重建汉家基业!\"他故意将\"玄德\"二字咬得极重,观察刘氏兄弟的反应。
刘丰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悄悄向弟弟使了个眼色。刘云会意,继续道:\"实不相瞒,我兄弟乃文皇帝之后,祖籍代郡。胡人南侵后,先祖流落灵州...\"说完这话,他的耳根微微发红,毕竟这个谎扯得有些大了。
刘璟差点被酒呛到,心中暗骂:卧槽,这虎皮扯的真牛逼!我自称中山靖王之后都嫌心虚,他们竟敢攀附汉文帝?真不要脸!
“当真?难怪初见二位贤弟便觉气度不凡,原来血脉相连!\"他站起身,激动地来回踱步:\"天佑我汉室啊!\"
刘丰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他年长刘璟近十岁,如今却要认人为兄,实在难堪。但事已至此,为了夏州军民,为了弟弟的前程,他不得不硬着头皮演下去。
刘云却已拉着兄长起身,恭敬行礼:\"拜见大哥!\"
刘璟哈哈大笑,起身扶起二人:\"二位贤弟不必多礼!汉室复兴,正需宗亲相助啊!\"他心中盘算:有了这层关系,日后在六镇招兵买马就名正言顺了。而且这对兄弟确实有些本事,若能真心归附...
宴席持续到深夜。刘璟刻意与刘云多饮几杯,很快,年轻的刘云就醉态可掬,言语间已完全把刘璟当作亲兄长看待。刘丰虽然饮酒克制,但在刘璟的刻意引导下,也逐渐放下了戒备。
\"大哥...\"刘云大着舌头道,\"贺六浑那厮...克扣我军饷...还派监军监视...我早就想...\"
\"云弟!\"刘丰厉声喝止,但为时已晚。
刘璟眼中精光一闪,随即换上关切的表情:\"竟有此事?没想到高兄竟如此对待功臣,实在令人心寒。\"
刘丰急忙解释:\"汉王...不,大哥勿怪,云弟酒后失言...\"
刘璟摆手:\"丰生贤弟不必解释。高欢为人,本王早已知晓。\"他叹息一声,\"其实本王此次前来,一是为见二位贤弟,二来...\"他故意停顿,观察二人反应。
刘云急切地问:\"二来为何?\"
\"二来是想请二位助我一臂之力,共谋大业。\"刘璟压低声音,\"夏州乃军事要地,东西交界之地。若得二位相助,本王可在此建立根基,他日必不忘二位之功。\"
刘丰心中一震,终于明白了汉王的真实意图。他看向弟弟,只见刘云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显然已被完全说服。
\"大哥...\"刘丰艰难开口,\"此事关系重大...\"
刘璟不待他说完,突然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丰生贤弟请看。\"
刘丰展开竹简,只见上面详细记录了高永乐这一年来克扣夏州军饷的数量和时间,以及派来监视他们的监军名单。最令他震惊的是,竹简末尾还有高欢写给高永乐的一封信,信中明确表示要\"削弱刘氏兄弟兵权,以防不测\"。
\"这...这...\"刘丰双手微颤,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刘璟叹息道:\"本王在邺城有些眼线,偶然得知高兄对二位心存猜忌,故特来相告。若二位不信,三日后高欢派来的新监军就会到任,届时自见分晓。\"
刘丰脸色煞白。若竹简所言属实,他们兄弟确实已无退路。他抬头看向刘璟,只见对方目光诚挚,毫无欺瞒之意。
良久,刘丰长叹一声,起身深深一揖:\"从今往后,我兄弟二人愿追随大哥,生死与共!\"
刘璟大喜,亲自扶起刘丰:\"得二位贤弟相助,大事可成!\"
宴席散去,刘璟站在庭院中望着明月出神。夜风拂过他的面庞,带走了一天的疲惫。计划进行得比预期还要顺利,夏州已唾手可得。
杨忠悄然而至,竖起大拇指:\"大哥高明!三言两语就收了两个'宗亲'。\"
刘璟轻笑:\"他们想借我之名,我何尝不是借他们之势?各取所需罢了。\"他转身拍拍杨忠肩膀,\"三弟,明日你再去探探他们的口风。\"
\"大哥放心。\"杨忠笑道,\"那刘云已完全信任我们,刘丰虽然谨慎,但有了那封'密信',想必也不会再生二心。\"
刘璟点头,目光投向远方:\"夏州只是第一步。有了这里,我们就能...\"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高欢正率军向武州进发。夜风中,他突然打了个寒颤,莫名感到一阵不安。
\"来人!\"他唤来亲信,\"夏州可有军报?\"
亲卫摇头:\"回主公,尚无消息。\"
高欢皱眉望向夏州方向,却不知他倚重的大将刘丰,此刻正与\"贤弟\"刘璟把酒言欢。
天下大势,因刘璟这一招\"认亲\"之计,正在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