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郑益恩却知道,眼前的女子,她真的可以!
她是儒家隐门的贤首,有资格评价儒学。
儒家创立之后,有孔孟,有荀子,再有一代代人的阐述,如今已经分成两派:一派是坚持最初孔孟等古人学说的隐门;一派是讲究“君君臣臣”等后人阐述的显门,如董仲舒之流。后者得皇帝认可,信奉之人不知凡几。前者无奈,只得转入背后,钻研学说。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各门各派皆有惊才绝艳之辈;等到始皇一统,汉朝继续巩固中央集权,着书立说便遭围剿,终于其他学派销声匿迹,唯有儒家独大。
并非其他学派传承灭绝,而是不再轻易显露世间,转为隐世学派。
既然得不到统治阶级认可,我也不屑于世间招摇,此乃百家之气节。
只是,谁又曾彻底放下心中执念?蛰伏,从不是“认命”的同义词。
屈身守分,以待天时。
而今,时机已至!
女子的出山,只是一个缩影而已。明眼人皆知,天下崩塌,乾坤重整,便在不久之时。
“贤首……”
郑玄刚开口,便被女子打断:“郑公莫要如此生分,若无郑公庇护,孔昭焉能得见诸多当世‘大儒’?”
孔昭话里话外透露着对“大儒”二字的讽刺,郑玄又如何不知?
郑玄名满天下,学问已经自成体系,其人脉之广,岂是孔昭一个小女子可比?
所以,孔昭凭借其祖父当年与郑玄的交情,才能以一书童身份伴随左右,跟着郑玄这两年天南海北见了诸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