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其它另类 > 那年那时的青春 > 第325章 治流鼻血的偏方1

第325章 治流鼻血的偏方1(第2页/共2页)

1. 按压止血法:精准操作是关键

按压止血的核心是通过外力压迫鼻腔内的出血点,迫使血管闭合以达到止血目的。具体操作需注意以下细节:

- 头部姿势:必须保持头部稍前倾,而非仰头。仰头看似能“止”住鼻血,实则会使血液顺着鼻腔后方流入喉咙,可能引起呛咳、恶心,甚至误吸入气管,尤其对儿童和老人风险更高。前倾时可低头,让鼻血自然从鼻孔流出,避免吞咽血液。

- 按压位置: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即鼻梁下方的“软肉部分”(医学上称为鼻翼软骨),而非鼻梁硬骨处。这一区域集中了鼻腔前部的多数血管,压迫此处才能有效阻断血流。

- 按压力度与时长:需用适中力度持续按压5-10分钟,期间绝对不能频繁松手查看“是否止住”。频繁松手会使血管反复扩张,延长止血时间。若中途感觉手酸,可换手继续,但需保持压力不间断。

- 适用场景:适用于大多数鼻前部出血(约90%的流鼻血发生在鼻腔前部),尤其适合儿童和青少年,因为他们的鼻出血多因黏膜干燥或轻微损伤引起。

错误示例:仅用一根手指按压单侧鼻孔、按压时说话或吞咽、按压时间不足3分钟就松手,这些都会导致止血失败。

2. 冷敷法:通过低温收缩血管

冷敷的原理是利用低温刺激血管收缩,减少局部血流量,辅助按压止血。操作时需注意:

- 冷敷部位:优先选择额头或鼻梁(鼻根至鼻尖的区域),这两个部位距离鼻腔血管较近,降温效果更直接。也可冷敷颈部两侧(颈动脉附近),通过降低颈部血流温度间接帮助血管收缩。

- 冷敷工具与防护:可用冷毛巾、冰袋(裹上毛巾或纱布),或直接用冷水浸湿的纱布。若使用冰袋,必须包裹毛巾,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冻伤(尤其是儿童皮肤娇嫩,冻伤后可能出现红肿、疼痛)。

- 操作时长:每次冷敷1-2分钟后暂停10秒,再重复进行,总时长可与按压同步(5-10分钟)。过度冷敷可能引起头部不适,需适度控制。

- 搭配使用:冷敷最好与按压同时进行——一人按压鼻翼,另一人协助冷敷,止血效率更高。

注意:冷敷仅为辅助手段,不能替代按压。若单独使用冷敷而不按压,对于较活跃的出血往往效果有限。

三、辅助止血手段:填塞与反射刺激法的合理使用

对于少量出血或按压后仍有轻微渗血的情况,填塞止血和勾中指法可作为补充手段,但操作时需避免过度刺激鼻黏膜。

1. 填塞止血法:清洁与适度是前提

填塞的作用是通过物理屏障直接压迫出血点,尤其适用于按压后仍有少量渗血的情况。操作要点包括:

- 材料选择:必须使用干净的医用棉球、无菌纱布,或家中经过消毒的干净纸巾(避免用粗糙的卫生纸,其纤维可能残留鼻腔引发感染)。若有条件,可在棉球上蘸少量生理盐水,增加湿润度,减少对黏膜的刺激。

- 填塞深度:将棉球轻轻塞入出血的鼻孔,深度以“刚能接触到出血点”为宜(约1-2厘米),无需塞得过深。过度深入可能损伤鼻黏膜,或导致取出时再次出血。

- 配合按压:填塞后需继续按压鼻翼5分钟,使棉球与出血点紧密接触,增强止血效果。

- 取出时机:止血后(通常按压+填塞10分钟后),需缓慢取出棉球,避免用力拉扯导致黏膜再次破损。若取出后仍有渗血,可更换新棉球重复操作。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