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其它另类 > 那年那时的青春 > 第344章 突然压抑了1

第344章 突然压抑了1(第2页/共2页)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会试图用意志力去控制自己的思维,告诉自己“别想了”,但往往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当我们越是想要抑制某种想法时,它反而会更加顽固地占据我们的大脑。

所以,与其跟自己较劲,不如采取一些“物理手段”来强行打断这种胡思乱想的状态。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激活大脑的“行动区”,让大脑从思考的状态中转移出来。比如,站起来走动一下,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或者去喝杯水、吃点东西等等。

这些身体上的动作会刺激大脑的“行动区”,使其活跃起来,从而冲淡负责焦虑的“情绪区”的活跃度。当我们的大脑被其他事情占据时,那些胡思乱想的念头自然就会逐渐减少,我们的情绪也会慢慢恢复平静。

1. 用“感官锚定”把自己拉回当下

胡思乱想时,我们的注意力完全沉浸在“过去的回忆”或“未来的担忧”里,脱离了“此刻的现实”。这时候,用眼睛、耳朵、手去感受身边的具体事物,能快速把思绪拽回来。

- 视觉:找一个“细节丰富”的东西盯着看

比如桌上的绿植,数一数它有多少片叶子,每片叶子的边缘是光滑的还是锯齿状的,叶片上有没有阳光照出的纹路;或者看窗外的行人,观察他们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走路快还是慢,手里拎着什么东西。

原理是:大脑的“视觉处理区”和“联想区”不能同时高速运转,当你专注于细节时,胡思乱想的“通道”会被暂时占用。

- 触觉:用“温差”或“质感”刺激皮肤

拿一杯冰水握在手里,感受杯子外壁的凉意如何一点点传到掌心;或者摸一摸衣服的布料,感受它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有没有线头凸起;甚至可以光脚踩在地板上,体会瓷砖的凉、地毯的软。

皮肤的触觉信号会直接传递给大脑的“体感皮层”,这种“真实的触感”能打破“虚幻的焦虑”,让你意识到“我现在是安全的,就在这里”。

- 听觉:专注听一种“持续的声音”

比如家里冰箱的嗡鸣声、窗外的雨声、自己的呼吸声。如果环境太安静,可以打开水龙头听水流声,或者拿起一支笔轻轻敲击桌面,专注听那个“笃笃”声。

当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种规律的声音上时,混乱的思绪会像被整理的线团,慢慢变得有序。

2. 做“5秒启动的微小行动”,激活身体能量

身体和情绪是相通的:当情绪让你“瘫在原地”时,身体的微小动作能反过来带动情绪“动起来”,打破“越想越丧,越丧越想”的循环。

- “打破姿势”的动作:如果你正坐着,立刻站起来;正躺着,翻身坐起;正低头看手机,抬头望向天花板。姿势的改变会给大脑一个“信号”:“现在要切换状态了。”

- “有仪式感”的小事:比如去倒一杯水,不是随便倒,而是认真洗杯子、接水、感受水温,甚至可以对着杯子哈一口气,看雾气散开。把一个机械的动作变得“有细节”,能强迫大脑从“胡思乱想模式”切换到“做事模式”。

- “对抗重力”的动作:用力踮脚尖10秒,感受腿部肌肉的紧绷;或者双手叉腰,抬头挺胸,像“超人”一样站30秒。这种“向上”的姿势能刺激身体分泌少量多巴胺,给低落的情绪“充一点电”。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