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楚随而言,掌控大周中央朝廷的他,废立皇帝不过是翻掌之间的事。
前一日密议刚定,第二日深夜,皇宫便传出消息……皇帝杨文熙在寝宫内突发“暴疾”,夜半时分便断了气。
没有哀嚎,没有慌乱,只有内侍们按部就班地传讯、敛尸,仿佛这一切早已注定。
国不可一日无主,杨文熙的灵柩还停在殿内,楚随便带着满朝文武“联名上奏”,推举皇长子杨昌继位。
八岁的杨昌穿着不合身的龙袍,被楚随扶着坐上龙椅,小脸吓得发白,连朝贺都忘了回应。
而楚随站在龙椅旁,一手按着小皇帝的肩,一手接过群臣的奏疏,俨然成了朝堂真正的主人。
至于杨文熙的谥号,经过楚随与心腹们的“深思熟虑”,最终定为“惠帝”。一来,杨文熙登基初期,贾后专权时,又张茂辅政,虽杨文熙心智不全,却也沿用了先帝的仁政,让天下有过一段安稳日子,二来,天下大乱始于贾后之乱、八王争权,本就不是杨文熙一人之过,若定个恶谥,难免引宗室非议,更重要的是,楚随也清楚,弑君立幼终究不光彩,给杨文熙一个“惠”字,既能堵天下悠悠之口,也算是给自己留了几分体面。
消息传到荆州时,杨杰正在军帐内与谋士郭准商议巴蜀战局。
当暗子送来的密信摆在案上,他只扫了一眼,便猛地将案上的茶盏摔在地上,青瓷碎片溅了一地,茶水浸湿了铺开的巴蜀地形图。
“贼子!楚随这个贼子!竟敢弑君立幼!”杨杰的怒吼震得帐帘发抖,他按着腰间的佩剑,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孤乃大周宗室,手握荆州十万兵马,我也是这大周帝国的辅政大臣之一!”
“我只不过坐镇于荆州,疏忽了朝堂之事,他楚随竟然敢做出来这种混账之事!”
“他一个外姓太傅,荣登太傅,已是他的至高荣耀!”
“然而他竟然蛇心不足,蛇吞象,敢弑君立幼,一人独揽朝权!”
屋内将领皆噤若寒蝉,没人敢接话。
杨杰内心当中,这些人,其实也是知道的……这些年杨杰在荆州招兵买马,疏通蜀道,就是等着杨文熙出意外,自己以“宗室重臣”的身份入建康,执掌大权。可如今,楚随竟先一步动手,不仅杀了皇帝,还扶了自己的外孙登基,这等于断了他的登天路,如何能不怒?
其实杨杰对于欧阳通也不满,你走了,你让我当辅政大臣多好,干什么非要立一个楚随呢?
他楚随和当年的孔骏有啥不同,一个外戚,没有本事的外戚。
“王上息怒!万万不可意气用事啊!”
就在杨杰要下令点兵时,谋士郭淮快步上前,一把拉住他的衣袖,语气急切。
“意气用事?”杨杰猛地甩开他的手,眼中满是怒火,“他都敢杀君立帝了!再放任下去,这大周的江山还姓杨吗?到时候他楚随挟天子以令诸侯,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我!”
郭淮却不急,只是缓缓躬身,沉声道:“王上可还记得当年的八王之乱?”
“正是因为诸王各怀异心,争相举兵,才让天下分崩离析,给了外姓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