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吗?这又过一年,要我说就是妹妹嘴甜,我要是比去年还年轻,那不成了老妖怪了,说出去让人笑掉大牙。”
说着自己笑起来,身边的人陪着笑,起了一个好头,这气氛就好不少。
孙氏夸完王氏夸阮青瑜:“夫人真是养个好儿子,这么争气,年纪轻轻就是知州了,真是让人羡慕,我家那个就不成了,除了孝顺就没有什么大出息,我不如夫人会教孩子。”
对于夸赞阮青瑜的,王氏全盘接受,这也算是事实。
“看妹妹说的,有个孝顺孩子怎么不让人羡慕。”
“我家那个也就是一个优点了,我说东不往西,还有儿媳妇,也是我相中点头了才算,如今可孝顺了。”
两人就聊起家里的事,王氏就算高兴,也不是全无头脑,还记得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毕竟跟孙氏才见第二面。
这一日对王氏来讲无疑是高兴的一天,孙氏是个会说话的,很有眼色,说的都是王氏爱听的,这心中可不是畅快。
毕竟初次上门,孙氏还是有分寸,也没上来就求人的道理,还是要徐徐图之。
孙家在城里有一门亲戚在,算是孙氏的表舅舅李家,是孙氏来了晋府之后,才想起来有这样一门亲戚早年搬过来,找上门去认了亲,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不过有房有地,算是富裕人家,能够跟阮家搭上关系,李家巴不得孙氏多住一些日子。
孙氏跟王氏说了,她在亲戚家住,留了地址,说是有时间就过来请安,也让王氏空闲的时候找她来说话。
孙氏走的时候,王慧珍按着之前孙家送的东西准备了回礼,自然是要贵上一两成的,王氏对此满意,王慧珍看重她的朋友,那就是看重她,虽然王慧珍并不知道她是这么想的。
孙氏带着东西回去,比较满意,分给李家的人,李家的人更热情了,这要是关系不好,怎么阮家给表姑奶奶送回礼呢?
王慧珍知道两人谈话内容,见没什么也就放下了,阮青瑜回来也就是说了一嘴,更多的是说起阮一元拜师的事。
“二爷,这拜师礼我打听清楚了,泊远先生可是个有大才的,就盼着一元能够跟着好好学几年。”
魏泊远就是李怀德的那位好友,是个有才学的,这些年专注教书育人,除了李家的学生,也教导过几个寒门子弟,跟在他身边学习,有三个今年参加了秋闱,如今录取情况还没传过来。
不过身边的学生学成的都考上功名了,这证明魏泊远会教学生,王慧珍查到这些,自然是高兴的,要是泊远先生的第一批弟子能考上进士,那先生之大名可就芳名远播了,要是想请这样一位先生教导孩子,可遇不可求。
魏泊远之所以会收外边的学生,也是为了他收的那些寒门子弟,读书是个费钱的事,笔墨纸砚没有一样不需要钱,他能得李怀德庇佑,也不愿意占老友太多便宜,所以坚持这些学生的花销自己出,这些花销来源就是收的学生给的束修,还有各家给的节礼。
当然王慧珍也查到魏泊远确实是一个负责的,课讲的确实好,再加上李怀德这样一位大人,补足了官场上的一些见闻,李家族学那真是没有缺点。
阮青瑜对于孩子的事也是关注的,这可关系到以后阮家的传承。
“夫人,选的那日正好是休沐,咱们俩一起去。”
夫妻俩都准备好送儿子上学了,比之前去陈家可正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