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买港阴霾密布,新德里海军 “加尔各答” 号驱逐舰已横在主航道中央,舰艏的 AK-630 近防炮指向远方。
广播里循环播放着封锁令:“所有来自北阿拉伯海的船舶,需在外海接受辐射检测,超标船只立即驶离我国专属经济区!”
码头上,穿着橙色防化服的士兵正用棉签擦拭集装箱表面 —— 这是 IAEA 推荐的快速检测法,这些样本将被送往维也纳总部,用伽马射线分析仪寻找铀微粒和裂变产物。
港口总监库马尔盯着检测仪:“已经拦截三艘美籍货轮,其中一艘的甲板辐射值达 0.8 西弗 \/ 小时,比切尔诺贝利周边还高。”
与此同时,邻国的海军在卡拉奇港启动三级响应,三架p-3c反潜机带着辐射探测器掠过阿拉伯海,机舱屏幕上的绿色光点正逐一标记污染区域。
新闻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出示检测报告。
“美方隐瞒了辐射云移动速度,我们的监测显示,48 小时内污染物将抵达瓜达尔港 —— 这是对地区安全的公然漠视!”
维也纳的 IAEA 总部内,核查团队已完成集结。
领队施特劳斯博士检查着装备:便携式 x 光机和扫描电镜,这些设备曾在核设施核查中屡立奇功。
“我们将先登上拉卡医疗船取证,再潜入罗斯福号残骸周边取样。”
他敲着桌子,着重强调。
“必须在 72 小时内确定污染边界,否则印度洋的渔业将遭受灭顶之灾。”
当核查团队的专机降落在马斯喀特机场时,直接被各国记者包围。
在拉卡警卫人员的护送下,核查团队匆忙离开机场,前往拉卡医疗船。
……
澳洲珀斯海洋监测站的实验室里,荧光屏上的洋流模拟图正闪烁着蓝绿色光点 —— 代表核污染物的红色标记,正沿着非洲东海岸的莫桑比克暖流缓缓北上,像一尾被水流裹挟的鱼,在南印度洋环流中试探前行。
研究员莉娜指着屏幕上的流速曲线,指尖划过南非德班港至厄加勒斯角的虚线:“看最新的洋流数据,莫桑比克暖流现在流速 1.4 节,每天能推进约 63 公里,从德班港到厄加勒斯角大概 1100 公里,至少需要 18 天。”
窗外,南半球的冬季初阳刚爬上监测站的铁皮屋顶,海面上的西风带着凉意卷起白色浪沫 ,南印度洋副热带环流从夏季向冬季转换的关键期,洋流流速正逐步攀升。
莉娜调出历史档案,2014 年的追踪数据显示,6 月进入莫桑比克暖流的污染物,不会立刻转向,需先随暖流自南向北流动,在南纬 26° 的厄加勒斯角附近,被初涨的厄加勒斯暖流 “甩” 向东南,约 70% 的水体将汇入西风漂流,剩下的则会绕过好望角涌入大西洋。
“现在的关键是西风漂流 ——6 月刚入冬,风力还没到峰值,但流速已经比夏季快多了。”
莉娜放大屏幕右侧的洋流带,深蓝色箭头标注着 “2.8 节”。
“夏季西风漂流才 2 节,每天推进 89 公里;现在 2.8 节,每天能走 124 公里,快了近 40%。”
她指着红色标记的预测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