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年 8 月,回归祖国才一年多的香港,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危机——
一群狂傲的国际炒家,在横扫东南亚诸国,赚得盆满钵满之后,他们的野心愈发膨胀,最终将魔爪伸向了华国香港岛
股市、楼市暴跌,大量公司倒闭、百姓失业,金融体系岌岌可危。恐慌笼罩在年轻的香港特区,媒体报道中充斥着「自杀」、「跳楼」的字眼。
而制造这一切的「凶手」,对此冷漠得犹如魔鬼。
8 月 28 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进入决战之日。
这一战倘若败,港岛港经济将遭受毁灭性打击,几十年的腾飞成果付之一炬,百姓苦不堪言;反之,国际炒家们则会血本无归。
这场世纪末的豪赌,这场国家与资本间交锋,将经历哪些惨烈的搏杀?又终将以怎样的结局落幕?
一、风雨欲来
危机早在 1997 年 7 月 2 日,也就是港岛回归的第二天,就已经降临。只不过,那时的风暴中心,尚在千里之外的泰国。
那一天,经过艰难挣扎之后的泰国政府,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大量涌入市场的泰铢,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线,价值迅速贬低;紧随而至的,是物价飞涨、通货膨胀,钱不值钱;再晚一些,就是公司破产、人民失业,金融系统变得脆弱不堪;最终,整个国家的市场经济进入混乱状态,人们的生活失去秩序。
这就好比一块肥沃的土地,原本依赖规律的灌溉系统,维持庄稼的生长与养分的平衡。突然洪水袭来,堤坝破裂,灌溉系统失效,急流冲入土地,倾泻而去。而其所过之处,养分迅速流失,庄稼或被连根拔起,或因土地变得贫瘠而奄奄一息。
主导这一切的最大幕后黑手,乔治·索罗斯,被泰国总理怒斥为「吸取人民鲜血的经济战犯」。
索罗斯被称为「全球经济的强盗」,算得上「名副其实」。
1930 年,索罗斯出生于匈牙利,后来移民至英国、美国,1970 年与罗杰斯共同成立量子基金,逐渐积累大量财富。
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他用两件事,使自己在世界声名大噪。
1992 年,索罗斯大量做空英镑。英镑大幅贬值后,不得不退出欧洲汇率体系,索罗斯获利超过 10 亿美元。
1994 年,索罗斯将目标转向墨西哥,导致墨西哥外汇储备告急,放弃固定汇率,货币与股市崩溃。索罗斯和量子基金再次「满载而归」。
而索罗斯之所以屡屡得逞,正是利用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漏洞。
比如泰国,1996 年底,经过数年高速发展后,金融体系开始状况百出,高昂的外债、长期的逆差和凶猛的通货膨胀。这些当然逃不过索罗斯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