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哄然叫好,气氛热烈了起来。
登州杨元嗣的这一批侍卫里面,已经有二百多人是纯正的中原良家子。
辽阳虽然距离金州不远,不过也要快马一天的路程。
杨元嗣当然不能率领以千骑兵去辽阳府游玩,那样首先金人就会警惕,反而会引起别的麻烦。
花荣提议不如将二百人分为五队,就说是金州的皮货商人,分批入城。
杨元嗣想了想,认为这是个好主意。
等过了两天,杨元嗣带着辛兴宗、刘十三和张顺加上三十多个侍卫一起向着辽阳城进发。
杨元嗣一路上看着田野里忙着播种的农夫,恍若回到了大宋境内。
辛兴宗介绍道:“辽阳府往南的土地基本都在我们手里,辽金大战的时候那真是谁占了就是谁的。”
杨元嗣看着土地跟他印象中的黑土地又有不同,不禁哑然失笑。
这地方就是后世的辽宁,跟黑龙江等地方当然有所不同了。
不过这里地势平坦,土地非常肥沃,气候也不甚寒冷,产量也非常高。
最主要的是杨元嗣的管理方式,现在金州除了土地税十税一之外,
没有任何的苛捐杂税。
不过家中的男丁每年要按时参加金州组织的义务劳动。
这一点是杨元嗣提出来的,跟徭役不一样,
主要是修筑水利工程,修筑道路等民生所需。
田里耕种的农夫没有认识杨元嗣的,倒是有不少人认识辛兴宗,微笑着对着他行礼。
杨元嗣知道辛兴宗不是那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看来平时也没有少去田间地头。
辛兴宗望着田野,对杨元嗣说道:“如果再有十年时间,单凭着金州就能养出十万精兵。”
杨元嗣知道自己很难有十年的时间了,他并没有打击辛兴宗,而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刘十三却没有如此的耐心,催促道:“阿哥快走,我在辽阳有个相好,可是思念的紧!”
杨元嗣对他笑骂一通,一队人加快马速,天黑之前就到了辽阳。
辽阳城墙高大坚固,里外两层,是渤海第一坚城。
从辽国开始就是渤海商贾云集的好地方,杨元嗣记得王知府以前跟自己关系非常不错,
辛兴宗道现在已经换了好几拨人了,金国也对渤海官场进行了洗牌。
杨元嗣想起了曾经在渤海的时光,怅然若失。
不过眼前的景象很快将他拉回了现实,
十几个护卫正押着三十多个奴隶往辽阳城内走去。
杨元嗣简直是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嘴角有了一丝笑意。
那奴隶队伍中有一人突然一声高喊:“偌大的辽阳城,就没有识得英雄的人吗?”
这一声喊如同晴天霹雳,震的人耳朵响。
杨元嗣看去,只见奴隶群中有一个披头散发的大汉正朝自己看来,
那人身材八尺开外,肩膀宽阔,头大如斗,最让杨元嗣感到意外的是他的眼神锐利如刀一般,
杨元嗣知道他绝对不是个普通的奴隶,自己又遇到狠人了。
队伍缓缓走过,那人看杨元嗣还没有反应,心中焦急,又高喊道:
“想不到我盖鼎封山如此英雄,也会像瘟猪一样死在烂泥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