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息怒!”
“如何息怒?”
“因为他怕了,他畏惧!”
气愤到挥舞袖子的崇祯,胳膊猛然停在半空,一道意外的神色挂在脸庞。
悄然几息,一口长气渐渐呼出,随之而出的,是那无处宣泄的怒火。
他想不到,赵辰居然会这么解释。但听着,好像有一些合理,又有一些让人舒适。
“给赵爱卿抬个凳子。”
老天爷,你这一高一低的,心脏不好得脑溢血。
檀木凳子过来的时候,赵辰不太敢坐,抬头看了眼送凳子的人,居然是王承恩。
一道宽慰的笑容从王承恩脸上,反馈到赵辰眼中,赵辰知道,今天这一关,算是过了。
既如此,坐就坐吧,让皇帝站着和自己说话,那可是未曾想过之事。鬼门关也闯了,算是奖励。
转身回去的王承恩,开始慢慢捡起地上的竹简,崇祯没去看,又重新从书架上拿了一本青皮纸书。
这次赵辰看清楚了,上面写着两个字——离骚。
屈原大夫的忠诚,天下没有一个皇帝不喜欢,包括逼死他本人的嬴政。
莫大的御书房又安静下来,连王承恩捡竹简也没有任何声音。
寂静让人不安,崇祯问话更是句句如走钢丝,赵辰好不矛盾,只好把眼睛看向前方的楠木大柱。
听说这柱子,朱元璋就把手拍在上面骂过人。
想什么呢,骂人?在这里掉了脑袋的也不知凡几!
“赵爱卿!”
声音轻缓了许多,赵辰也逐渐开始习惯这种氛围。
“臣在。”
“吴大总管现在兵锋北平,你觉得胜负如何?”
胜负也和大家没关系,人家吴三桂,就是冲着当皇帝去的。赵辰知道崇祯知道,崇祯也知道赵辰知道,但那是几百万两银子堆起来的关宁军。
换成谁,心里也好过不了,听说皇后为了凑军饷,连自己的陪嫁也捐了。
“吴总管赢不了!”
“赢不了?”崇祯并没有发怒,反而有些平静。
“广宁条约里,明确女真人不得踏过山海关半步。”
其实暗地下的意思,是不准女真人出山海关帮助吴三桂,崇祯门清。
“那又如何?”
“回陛下,关宁军无根之木,腐朽是必然。”
没有补给,是吴三桂最大的掣肘,现在关宁军已经和土匪无异。
“听说潞河两侧,民生凋敝,赵总兵在天津卫,犹如身临其境吧?”
这就扎心了,潞河两侧哪还有什么民生,除了兵,根本没有百姓。
“天津卫兵不足万,勉强为陛下守住几城,保住数万百姓有口饭吃,北方之乱,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是实话,赵辰心也不是铁打的,看着那些百姓亡于兵祸,他能安心?但又能如何呢,不自量力,只能徒增死伤,甚至让心血毁于一旦。
天津卫的情况崇祯知道,大明不仅没有给赵辰一文银子,反而要赵辰每月上供十八万两,还能奢求什么呢?
“告诉朕,此事该如何收场?”
谁也不知道如何收场,赵辰只能实话实说。
“静观其变,以待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