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对杨嗣昌的态度不一,但是对杨嗣昌在此事上的做法,官员们却纷纷表示了赞同。
“就是要这样,一定要留好证据,做好自己该做的也不能平白背上罪责,”一人连连点头,“不指望立功升迁,但也不能被无辜连累。”
虽然哪怕这么做了,如果最后出了大问题,可能还是跑不了一个连带责任,比如御下不严监管不力之类的,但是这好歹也是连带责任啊!比直接责任,比被认为是犯下最大错误的人要好多了。
连带责任,如果皇帝还很信重,那么基本上也就是不轻不重地惩处一下罢了;但要是被所有人都认定是主要责任人……那就完蛋了。
就算皇帝信重,也很难救回来的那种,顶多是蛰伏个几年皇帝再重新把人提拔起来罢了,但这也还要皇帝还愿意继续用你,还记得你——但是这得是多深厚的情分,多深的信任,多好的运气?皇帝手下那么多人,谁能保证几年以后他还能记得你?
更不要说,这种事情发生之后,皇帝还会不会继续信重这个大臣了……皇帝或许知道此人无辜,只是被连累,但是难保不会有些皇帝会觉得这是此人无能的表现,然后,因着这个“无能”,皇帝就会放弃此人……
所以,一定不能在这种事情上栽跟头!
确实是自己犯了大错,那是一回事儿;而下面的人违抗命令拥兵自重,那可不能说是毫不在乎毫无准备。
但凡在官场上面混的人,都得明白这个道理。不明白的,虽然也不是不能在官场上混,但要么是混不高,要么就是混不长,运气再差一点的那就是最后还要背上罪名挂掉。
何苦来哉。
-
朱元璋既是对左良玉非常不满,又是对杨嗣昌也不太高兴。
前者,那当然是因为左良玉竟然直接选择违抗命令,也不说和杨嗣昌商量妥当,而是径直自己带着自己的那一路兵马选择去了自己觉得更重要的地方——不是所左良玉的推断没有道理,但是这事儿就不是这么办的!
那是你本人的私军吗?那是大明的兵马!大明的兵马,就要听大明的指挥,就要听朝廷的命令,朝廷目前把主要权力授权给了杨嗣昌,那就是要听杨嗣昌最终拍板决定,而不是你左良玉直接带着他们自己行动!
这虽然有时候可能造成一些问题,比如碰上一个傻子主帅,但是这个根本的权力逻辑和规矩是不能被打破的!
一旦被打破,其可能造成的后果,甚至要远大于一次战争失利的后果。
权力运行的正常框架被损坏了,那么权力又会变成什么样子?权力还能不能继续正常运转下去?
一旦权力失控,放在军中,那么到时候就是会出现大量的拥兵自重、无视调令的情况——届时,大明都不需要什么起义军或者外敌来摧毁了,大明自己就能把自己摧毁。
这样的先例,不只是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非要说的话,其实东汉末年也能算是这种情况,魏晋时期同样可以算是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