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287章 寒邪搅肠肚,升阳止泻方

第287章 寒邪搅肠肚,升阳止泻方(第1页/共2页)

暮春的雨丝斜斜掠过青石板路,把城南老街的屋檐洗得发亮。岐仁堂门楣上那块黑底金字的匾额被雨水润得愈发沉实,\"岐仁堂\"三个楷体字透着股百年老店的稳当劲儿。药铺里弥漫着苍术与当归混合的暖香,药工小陈正踮着脚往最高层药柜添陈皮,竹制药铲碰得抽屉\"咔嗒\"轻响,惊飞了窗台上那只总爱蜷在枸杞袋旁打盹的三花猫。

\"陈叔,刘书记家的药熬好了没?\"穿藏青对襟褂子的岐大夫正低头给个老太太诊脉,左手三指搭在脉枕上,右手握着支竹笔在处方笺上悬腕疾书。他五十出头,鬓角带些霜色,眼角笑纹里总像盛着暖意,说话时尾音轻轻上扬,让人瞧着就亲近。

小陈刚应了声\"就好\",药铺门帘\"哗啦\"一声被掀开,闯进个慌慌张张的中年男人,西装裤沾着泥点,头发被雨打得分绺,手里还攥着件湿透的羊绒衫。\"岐大夫!可算找到您了!\"男人声音发颤,喉结上下滚了滚,\"我爸......我爸快不行了!\"

岐大夫放下笔,示意老太太稍等,起身扶他坐下:\"别急,慢慢说。令尊是哪位?哪里不舒服?\"

\"就是前阵子总来买山楂丸的刘汉儒,\"男人抹了把脸,雨水混着汗珠子往下淌,\"我爸是咱们区里退休的老书记,这几天不知咋了,上吐下泻的,找了个大夫说是上火,开了些苦水子喝,结果越喝越重,现在拉得站都站不住,腿肚子一个劲儿抽筋,说话都没底气......\"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救护车似的鸣笛声,接着是轮椅轱辘碾过石板的声音。刘汉儒被人推进来,往日挺直的脊梁塌着,脸色像浸了水的黄纸,嘴唇干得起皮,盖在腿上的薄毯随着急促的呼吸轻轻颤动。

\"老书记这是......\"岐大夫伸手搭上他的脉,指下脉象绷得紧,像根被冻硬的细麻绳,却没什么力气。再看舌苔,白腻得像刚喝了碗米浆。

刘汉儒喘着气,声音细若蚊蚋:\"岐大夫......拉了四天了......一天跑十几趟茅房......吃啥拉啥......昨晚腿还抽了筋,现在浑身软得像面条......\"

他儿媳妇在旁搭话:\"前儿个请的张大夫来看,说爸脉跳得快,是肝火旺,开了黄连、黄芩那些熬水,喝下去更糟了,夜里直接拉水,裤衩子都来不及换......\"

岐大夫让学徒搬来个小凳,坐在刘汉儒面前,慢悠悠问:\"拉的是稀水还是糊糊?有没瞅着没消化的菜叶子?\"

\"都是稀水......偶尔有没嚼烂的米粒......\"刘汉儒闭着眼叹气,\"前儿个小区超市搞活动,买了两盒冰镇绿豆沙,晚上乘凉时喝了两罐,转天就开始拉......\"

\"这就对了。\"岐大夫点点头,转头对他儿子说,\"你爸这不是上火,是冻着了。\"

\"冻着了?\"男人愣了,\"这都五月天了,穿短袖还嫌热,咋会冻着?\"

药铺里候诊的几个老街坊也凑过来搭话。卖豆腐脑的王婶接口道:\"汉儒哥是爱贪凉,去年冬天还见他敞开怀在楼下下棋呢。\"

岐大夫笑着摆摆手,从药柜上拿起本线装的《黄帝内经》,翻到其中一页:\"《素问》里说得明白,'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啥是清气?就是脾胃里能往上走的阳气,像咱们蒸馒头时锅里的热气,得往上冒才能把馒头发起来。老书记喝了冰镇绿豆沙,寒气顺着嗓子眼往下钻,直接冻着了脾胃,那股清气升不上去,全堵在肚子里,可不就拉肚子?\"

他又摸了摸刘汉儒的脉:\"你看这脉,绷得紧像根弦,这是寒气把血脉冻得缩起来了。前儿个张大夫怕是把这寒脉当成热脉了,黄连、黄芩都是苦寒的药,好比往结冰的池塘里扔冰块,寒上加寒,脾胃更没力气干活,可不就越拉越重?\"

刘汉儒儿媳妇急了:\"那咋办呀?再拉下去,人都要脱形了!\"

岐大夫起身走到药柜前,指着一排排药抽屉说:\"治病得像给冻僵的人捂暖炉,先把脾胃里的寒气赶出去,再把清气托上去。老书记这病,得用'升阳散寒'的法子。\"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