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拿着药方要走,岐大夫叫住他:\"别用铁锅煎,用砂锅!苍术遇铁会变味。还有,别喝冰啤酒,冰的会把湿气锁在身子里。\"
一周后,老周拎着袋新摘的黄瓜来,脚底板的水疱结了痂。\"工地工友都问我在哪买的药,我说岐仁堂的二妙散,才五块钱一副!\"
岐大夫正在翻晒苍术,闻言笑道:\"这苍术得用茅山的,那里的土性燥,长出来的苍术祛湿才有力道。药材认地,就像人认家乡,离了故土,劲儿就差了。\"
三、甘麦大枣汤:服装厂女工的\"安神茶\"
梅雨季节,天天下雨。服装厂的林姐抱着缝纫机零件进来,眼圈黑得像涂了墨,说话时声音发颤:\"岐大夫,我这几天总想哭,夜里抱着枕头坐到天亮,车间组长说我快成神经病了。\"
她刚四十出头,头发白了大半,手指因常年踩缝纫机,关节有些变形。岐大夫让她伸出手,手心潮潮的,指甲盖泛着青。\"来,搭个脉。\"脉弦得像绷紧的弦,按下去又有些弱。
\"《金匮要略》说'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岐大夫合上医书,\"你这是心神被肝火扰了,就像屋里进了只野猫,搅得人不得安宁。\"
林姐红着眼圈:\"我也不想哭,就是控制不住。儿子高考,老公下岗,厂里又要裁人......\"岐大夫递过杯热茶:\"别急,先把心神稳住。你看这麦子,秋种夏收,经了四季,最能养心气。\"
他写下药方:
甘麦大枣汤加味
浮小麦30g 炙甘草10g 大枣10枚(掰开)
合欢皮10g 远志6g 炒麦芽15g
\"《本草拾遗》说小麦'养心气,心病宜食之',你这心就像被雨水泡透的柴火,点不着,发不出光。小麦能把心液补回来,就像给柴火晒干。\"岐大夫指着药方,\"甘草能缓急,就像给绷紧的弦松松劲;大枣补脾,脾是气血的源头,脾旺了,气血才能供到心里。\"
林姐捏着药方笑:\"这不是咱家厨房里的东西吗?能治病?\"岐大夫取过浮小麦,颗粒饱满,带着淡淡的麦香:\"你可别小看它们。小麦得用浮在水上的,那是麦子里的精华,轻清上浮,能养心;沉底的麦仁太实,走脾胃,不一样。\"
他又加了合欢皮和远志:\"合欢皮能'安五脏,和心志',远志能'安神益智',帮着小麦把心神稳住。你早晚煎着喝,像喝茶一样,喝完别干活,躺会儿歇口气。\"
林姐临走时,岐大夫又嘱咐:\"煎药时用砂锅,水要没过药材三指,大火烧开,小火煮二十分钟。喝的时候别加糖,大枣本身就甜。\"
半个月后,林姐带着新做的枕套来,眼圈亮了,说话也有了底气:\"儿子模考进步了,老公找了份保安的活儿,我夜里能睡五个钟头了。厂里好几个姐妹都让我帮忙抓这药呢!\"
岐大夫正在给大枣去核,闻言笑道:\"这药不贵,三块钱能喝两天。人心啊,就像这麦子,得有阳光雨露,还得有歇脚的时候,不能总紧绷着。\"
尾声:岐仁堂的药香
立秋那天,岐仁堂晒满了药材。二至丸的女贞子和旱莲草晾在竹匾里,二妙散的苍术和黄柏挂在屋檐下,甘麦大枣汤的小麦和大枣装在陶罐里,药香混着桂花香,飘出半条街。
小砚正在整理药方,忽然问:\"师父,这三个方子都这么简单,为啥能治大病?\"岐大夫指着墙上的《黄帝内经》挂图:\"中医治病,不在药多,在对症。就像打仗,兵不在多,在精。\"
他拿起女贞子和旱莲草:\"二至丸调阴阳,就像给天地安个调节器,让日月轮转有序;二妙散化湿热,就像给屋子开窗户,让浊气出去,清气进来;甘麦大枣汤安神,就像给心找个安稳的家,不慌不忙。\"
正说着,阿明、老周、林姐结伴而来,手里提着水果点心。\"岐大夫,我们合计着,给您这三个方子刻块匾,就叫'三方济世'!\"
岐大夫笑着摆手:\"别刻匾,把方子传开就好。让街坊们知道,治病不一定非得贵药,田埂上的草,厨房里的粮,用对了都是宝。\"
夕阳穿过药铺的窗棂,照在三个方子的墨迹上,\"二至丸\"、\"二妙散\"、\"甘麦大枣汤\"这几个字,在金光里仿佛活了过来,带着草木的清香,飘向寻常巷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