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409章 岐仁堂巧施吐法:老饕三月泄泻止

第409章 岐仁堂巧施吐法:老饕三月泄泻止(第2页/共2页)

岐大夫见两人同意,便转身走到药柜前,开始抓药。他一边抓,一边给两人报着药名:“我给你开的方子,用吴茱萸、陈皮、青葱、芦荟,再加上生姜。吴茱萸在《神农本草经》里说它能‘温中下气,止痛’,这里用它温化寒湿;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本草纲目》里说它‘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青葱和生姜辛温发散,能助药力往上走,引痰外出;芦荟苦寒,能清泻湿热,还能助呕吐之力。最后加些砂糖,一是调和药味,二是能护着脾胃,别让药力太猛伤了正气。”

抓完药,岐大夫把药包好递给李勇:“回去后,把这些药加水煎成浓汤,大概熬成一碗的量,让老爷子趁热服下。服完之后,用干净的手指轻轻探喉咙,催着吐出来。吐的时候别太用力,顺其自然就好。吐完之后要是觉得饿,就喝两口小米粥,别吃油腻的东西。”

李勇小心翼翼地接过药包,像是捧着个宝贝:“哎!我们这就回去熬药,谢谢您岐大夫!”

两人走后,岐仁堂的学徒小方凑过来:“师傅,这吐法咱们平时不怎么用,万一老爷子吐得厉害,会不会出问题啊?”

岐大夫笑了笑:“放心吧,我已经算好了药量。老爷子虽然拉了三个月,但精神足、脉不弱,说明正气还盛,能承受得住吐法。而且吐出来的是陈痰,不是正气,吐得越干净,病好得越快。你记着,用吐法关键在‘辨证’,得是病在中上焦、痰湿壅盛,且患者正气不亏,才能用。要是换个虚弱的病人,我肯定不会这么开方。”

再说李勇父子,回到家后,李勇赶紧按照岐大夫的嘱咐,把药倒进砂锅里,加了三碗水,慢慢熬成一碗浓汤。李老爷子看着碗里棕褐色的药汤,闻着一股辛辣中带着点甜的味道,深吸一口气,端起来一饮而尽。

药汤下肚没一会儿,就觉得胸口暖暖的,接着一股气往上涌。李勇按照岐大夫说的,让父亲用手指探了探喉咙,没一会儿,李老爷子就“哇”地一声,吐了起来。吐出来的不是刚喝下去的药汤,而是一团团黏糊糊、像胶水一样的东西,颜色偏白,带着点腥气。

“爹,您怎么样?”李勇赶紧递过毛巾。李老爷子吐完,喘了口气,却意外地觉得胸口那股堵得慌的感觉轻了不少:“哎?不闷了!刚才还觉得胸口像压了块石头,这会儿舒坦多了。”

到了半夜,李老爷子又觉得有东西往上涌,这次没等用手指探,自己就吐了些同样的黏痰,大概有小半碗的量。吐完之后,他摸了摸肚子,竟然没像往常那样隐隐作痛,反而觉得肠胃里松快了不少。这一夜,李老爷子睡得格外安稳,竟然没起夜拉肚子。

第二天一早,李老爷子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摸肚子——平平整整的,一点不难受。他赶紧喊来李勇:“儿子,我不拉肚子了!昨儿个后半夜到现在,一次都没拉!”

李勇又惊又喜,赶紧给岐仁堂打了个电话。岐大夫在电话里听了,笑着说:“好!说明痰已经开始往外排了。你今天再按昨天的法子,让老爷子再服一副药,把剩下的痰吐干净。”

当天下午,李老爷子又按照方子服了药,这次吐出来的痰比昨晚少了些,但还是黏腻的陈痰。吐完之后,他不仅不觉得饿,反而有了点胃口,主动让儿媳煮了碗小米粥,喝了小半碗。

第三天一早,李勇带着父亲再次来到岐仁堂。这次李老爷子不用人扶,自己就能稳稳地走进诊室,脸上也有了点血色。

岐大夫给老爷子把了脉,笑着说:“脉象不涩了,弦意也淡了,痰湿已经去得差不多了。”他又看了看老爷子的舌苔,舌苔也薄了不少,齿痕也浅了。

“岐大夫,太谢谢您了!我这拉肚子真的好了!”李老爷子激动地说,“这三个月,我遭了不少罪,没想到您两副药就给我治好了。”

“别急,还没彻底好。”岐大夫摆摆手,“陈痰虽然吐出来了,但你这三年天天吃滋腻的东西,脾的运化功能还没恢复。脾是后天之本,得把脾养好了,才能彻底杜绝痰湿再生。”

说着,岐大夫又开了个方子,这次用的是平胃散加减:“平胃散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方子,专门治脾胃湿滞。我在里头加了白术和黄连——白术健脾益气,《本草纲目》说它‘补脾益胃,燥湿和中’,能帮着脾恢复运化;黄连清热燥湿,因为你体内还有点残留的湿热,用黄连清一清,防止痰湿再生成。你按这个方子,每天一副,煎服,连吃半个月,脾胃就能慢慢养回来了。”

他又叮嘱李老爷子:“以后鲤鱼可以吃,但不能天天吃了。饮食要讲究‘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啥都吃点,别偏嗜某一样。特别是年纪大了,脾胃功能弱了,更要少吃滋腻、生冷的东西,不然容易再积痰湿。”

李老爷子连连点头:“哎!我记住了!以后再也不贪嘴了,一定听您的话,好好吃饭。”

接下来的半个月,李老爷子每天按时服用岐大夫开的健脾药,饮食也变得清淡起来,早上喝小米粥,中午吃点青菜豆腐,晚上喝碗杂粮粥。渐渐地,他的胃口越来越好,不仅能吃一碗饭,还能帮着家里干点轻活。

半个月后,李老爷子再次来到岐仁堂复诊,这次他不仅精神矍铄,脸色也红润了不少,手里还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自己刚钓的两条小鲤鱼:“岐大夫,这鱼不大,您尝尝鲜。我现在啊,每周就钓一次鱼,一次就吃一条,再也不贪多了。”

岐大夫笑着接过竹篮:“好!看来你这脾胃是彻底养好了。记住,咱们养生,讲究的就是个‘平衡’,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才能少生病,安享晚年。”

从那以后,青溪镇老樟树底下,又能看到李老爷子的身影了。他常常给老街坊们讲自己拉肚子被岐大夫治好的事,逢人就说:“不是药神,是岐大夫会辨证施治!这中医的理法方药,真是博大精深啊!”而岐仁堂里,岐大夫依旧每天坐在诊桌后,为来来往往的病人诊脉、开方,用他的医术,守护着青溪镇百姓的健康。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