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427章 岐仁堂里解“难言之痒”:张大姐的“心病”竟藏在肝脾里

第427章 岐仁堂里解“难言之痒”:张大姐的“心病”竟藏在肝脾里(第2页/共2页)

岐大夫笑着点头:“李婶说得透彻。桂兰这病,根在‘肝郁脾虚’,得‘疏肝健脾、清解郁热’,既要把通风扇修好,又要把粮库补满。我给你开个方子,用归脾汤打底,再加点疏肝清肝的药。”

他拿起处方笺,笔走龙蛇:“归脾汤是《济生方》里的方子,党参、黄芪、白术、茯苓这四味药,是‘健脾四君子’的底子,就像给脾这个‘粮库’添人手,让它好好干活,把气血补起来;龙眼肉、酸枣仁能安神,帮你夜里睡好觉,别总瞎琢磨;当归能补肝血,肝血足了,肝气才能顺。”

“那疏肝的药呢?”张桂兰追问。

“别急,这就加。”岐大夫又添上几味药,“柴胡是疏肝的‘将军’,《神农本草经》说它‘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能把郁结的肝气疏散开,就像给堵住的小路清障;牡丹皮和山栀子是一对‘清肝搭档’,牡丹皮清血里的热,山栀子泻三焦的郁火,好比给过热的通风扇降降温;再加上芍药和生甘草,芍药能柔肝,不让肝气太冲,甘草调和诸药,还能缓解痒痛,就像给受损的地方敷层保护膜。”

张桂兰看着处方,还是有点不放心:“岐大夫,这药真能治我那难言之隐?我听说有人用苦参、黄柏洗,要不要也给我加点?”

岐大夫放下笔,耐心解释:“苦参、黄柏是燥湿的猛药,适合实火重的人。你这是‘郁热’,不是‘实火’,就像闷在屋里的热气,得先开窗放出去,再慢慢降温。要是用猛药,不仅伤脾,还会把郁热憋在里头,反而好不了。《本草纲目》里说‘甘草解百药毒,调和诸药’,我用生甘草,就是为了在疏肝健脾的同时,温和地缓解症状,不偏不倚。”

他把处方递给张桂兰,又叮嘱道:“这药一副煎两次,早晚各喝一碗,喝完药别马上躺下,在院里走两步,让肝气顺顺。另外,你得少琢磨烦心事,每天早上起来跟李婶去公园散散步,听听戏,肝气一顺,病就好了一半。”

“哎!我听您的!”张桂兰接过处方,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脸上终于有了笑容,“难怪人家都说岐大夫治病治根,您这一说,我心里亮堂多了!”

李婶在一旁打趣:“桂兰,你就听岐大夫的,我去年心口疼,也是岐大夫说我肝气郁,开了疏肝的药,再让我每天唱两句越剧,没几天就好了。这病啊,三分靠药,七分靠心情!”

张桂兰拿着处方去抓药,药童麻利地称着药,党参的甘香、柴胡的微苦、牡丹皮的清冽混在一起,成了独特的药香。岐大夫看着她的背影,又拿起《黄帝内经》,翻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那一页,轻轻叹了口气——现在的人,多的是像张桂兰这样的,被生活的琐事缠得肝气郁结,却总把“难言之隐”当成“脏病”,要么羞于启齿,要么乱用药,反而耽误了病情。

七天后,张桂兰又来到岐仁堂,这次她腰杆挺直了,脸上带着笑意:“岐大夫,太谢谢您了!喝了三天药,痒就轻多了,现在能睡整觉了,饭也能吃一碗了!”她伸出手,“您再给我把把脉,看看还得喝几副?”

岐大夫搭着脉,眉头舒展:“脉象顺多了,脾脉也有力了。再喝七天,巩固巩固,记得别再瞎琢磨,多笑笑。”

“哎!我现在每天早上跟李婶去公园跳广场舞,心里敞亮得很!”张桂兰笑得眼睛都眯了,“以前总觉得底下痒是丢人的事,现在才知道,这病跟心情有关,跟肝脾有关,您这中医啊,真是神了!”

又过了半个月,张桂兰带着儿子来给岐大夫送锦旗,上面写着“妙手仁心,解民疾苦”。她儿子握着岐大夫的手说:“谢谢您,岐大夫!我妈之前总愁我的婚事和买房的事,天天唉声叹气,现在不仅病好了,心情也开朗了,我们家的气氛都不一样了!”

岐大夫笑着摆摆手:“不用谢,我只是顺着《黄帝内经》的道理,帮她把肝气疏开,把脾补好。其实啊,很多病都是‘气出来的’,肝气顺了,脾气动了,气血足了,身体自然就好了。这就像田里的庄稼,既要有阳光(肝气),又要有雨水(脾湿),两者调和,才能长得好。”

那天傍晚,岐仁堂的门帘被晚风掀起,药香飘得很远。岐大夫坐在灯下,在《岐大夫的悬壶故事》本子上写下:“郁则气滞,滞则生湿,湿则生痒;肝木克土,脾失健运,气血不足。治当疏肝以理气,健脾以化湿,清郁以止痒,方用归脾汤加柴胡、丹皮、山栀、芍药、甘草,疏肝不伤脾,清热不伐正,此乃‘治病求本’之理也。”

窗外的月亮升了起来,照亮了巷口的青石板路,也照亮了岐大夫笔下的文字——那些关于中医的智慧,关于肝脾的奥秘,关于人心的温暖,都在这一页页纸里,慢慢流淌,像江南的流水,滋养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