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戴佳氏这般欣喜的模样,董佳佳也颇觉欣慰。倒是一旁的兆佳氏忽然想到什么,神色略显不安地望了董佳佳一眼,小心翼翼地开口:“姐姐,十阿哥也封了郡王……皇上这般安排,是不是……”
戴佳氏与格兰珠闻言顿时会意。两位阿哥同日晋封郡王,永和宫眼下看似风光,实则仿佛置身于烈火烹油之中。
董佳佳闻言微微一笑,想起前些日子康熙对她的暗示。她望向戴佳氏的目光中带着几分祝福与歉意:“皇上已与我商议过了,贵妃不日将迁往景仁宫。妹妹过段时日,便可移居承乾宫后殿。”
戴佳氏三人听了,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阵酸涩。她们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承乾宫虽与永和宫仅一街之隔,可一旦分宫别居,便意味着胤佑这位阿哥,从此与永和宫再难视作一体。
“这……”戴佳氏心中一惊,面上迟疑不定,欲言又止。
格兰珠见状,便笑着打破这略显伤感的气氛,打趣道:“妹妹往后常来走动便是。咱们姐妹多年相处的情分,难不成搬去隔壁就淡了?你就这么想忘了我们。”
“自然不是,只是……”戴佳氏连忙辩解。
董佳佳一眼便看出她心中顾虑,温声劝慰道:“你迁居隔壁,于你、于我、于胤佑,都是好事。胤佑如今已是郡王,你这生母也该是一宫主位之尊,才不失了孩子的体面。胤佑素来孝顺,我们母子之间的情分,不会因这点距离就生分的,你尽管放心。”
戴佳氏抬眸望向董佳佳三人,只见她们眼中尽是欣慰与祝福。她心头一热,眼中不禁泛起泪光,终是含笑点了点头,应允下来。
董佳佳自晋封贵妃之日起,便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她如今深得康熙看重,多半是因佟佳氏与其身后的佟佳一族在夺嫡之争中算计过多,引得康熙不悦,这才刻意抬举她,用以制衡佟佳氏。
然而她风头实在太盛,两位阿哥皆已入朝参政,康熙不得不予以封爵。膝下两子同封郡王,纵使董佳佳多年来一再表明只忠于皇上、始终保持中立,绝不令胤佑、胤?卷入夺嫡之争,康熙仍不免心生戒备。
幸而胤佑与胤?均非她亲生,康熙并未执意压制二人的爵位,选择将戴佳氏迁出永和宫,以此间接隔断胤佑与她的联系,从而削弱她的根基。
其实康熙也曾给过董佳佳另一个选择,那便是压着胤佑的爵位,只封胤?为郡王。康熙要顾及孝昭皇后与温僖贵妃身后的尊荣,以及对钮祜禄一族和博尔济吉特一族的重视。
所以胤?首次封爵,不可能过低,至少也得是个贝勒。最终封为郡王,也不过是循例而行,并不出格。
因此,若要坚持不削弱永和宫的势力,她本可狠下心肠,劝康熙压着胤佑的爵位。然而她年岁渐长,虽仍有位居贵妃之位的决心,却绝不愿以牺牲戴佳氏与胤佑的前途来成全自己。
戴佳氏若迁居别宫,尚有晋位之机;若仍留永和宫,便只能屈居嫔位,再难晋升。更何况,她更怕这般行事,会令康熙觉得她心机深沉、太重功利。
而且她心中早已有所谋划。只要始终保持中立,不涉足任何夺嫡之争,即便她先于康熙离世,皇上也必会念及多年相伴之情,追封她为贵妃。
若能稳守此位,待九年后康熙最后一次大封六宫之时,她极有可能获封贵妃之位。身为一宫之主的戴佳氏和得封郡王的胤佑,也将成为她晋位的助益。
十一月初,戴佳氏迁出了永和宫。董佳佳三人也随之前往承乾宫探望,倒像是去好友的新居做客一般。此后,永和宫中便只余下她们三人,往日温馨因一人离去渐淡。好在她们都已不再年轻,这般宁静祥和的日子,反倒更觉舒适。
自那以后,戴佳氏虽仍常来永和宫闲话叙旧,四人情谊一如往昔,却终究不可避免地添了几分难以言说的疏离。在旁人眼中,戴佳氏已彻底自永和宫独立而出,正如良妃之于惠妃,界限分明、各有门户。董佳佳与戴佳氏之间虽情意犹存,但戴佳氏终究也在后宫之中,有了属于自己的根基。
时光荏苒,之后的几位皇子也陆续获封爵位,九阿哥、十一阿哥与十二阿哥相继被封为固山贝子。三位皇子皆得爵位,宜妃便也重归“宠妃”之列,开始为争夺贵妃之位与董佳佳明争暗斗。然而宜妃终究因郭络罗贵人病逝,身边再无人规劝,终究未能斗得过董佳佳。
康熙五十年,良妃因八阿哥得势、贤名过盛而遭康熙忌惮,屡受斥责,最终因他一句“辛者库贱妇”郁郁而终。康熙五十二年,太子再度被废,前朝与后宫再度暗流涌动。直到康熙五十六年,一生还算顺遂的仁宪太后薨逝,皇子之间的纷争才仿佛被骤然按下了暂停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