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其它另类 > 穿成刘彻和卫子夫的女儿怎么办 > 第266章 长公主构陷太子?

第266章 长公主构陷太子?(第1页/共2页)

想到这个可能,刘据的思绪更是控制不住的扩散。

一个负责科举考试的太子,是要给天下学子一个公平公正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凭自己的努力登天。改头换面,光宗耀祖。

大汉皇帝为无数普通人开启的机会,大汉的太子亲手毁了这份公平公正,天下学子会如何看待这样一个太子?满朝的臣子又将如何看待刘据这个太子?

人心若散,刘据这个太子才是真正的形同虚设。

但,刘据与刘彻拱手道:“儿臣不曾做下有违国法,有损科举公正之事,望父皇明察。”

是呢,明察。

刘据问心无愧,定要一查到底。

“陛下,此事不如到此为止。”有人出列给出建议。

刘据往前迈步道:“请父皇彻查到底。倘若此事查实确实是儿臣所为,一个无德无行的太子,当废。”

听得出来,刘据气着呢!

他知道那些人的心思,不过是要他当不成太子而已,粉饰太平?

这是当他怕事,不敢再让查下去?

不,他可以不当这个太子,可是他一定要查到底,查个清清楚楚。

然而你一个太子说出无德无行当废,考虑过在场的人听到这句话时的反应吗?

饶是刘彻端详刘据平静的面容,刘据从骨子里透出一股果决,就这一刻,让刘彻有一种这才是我儿子的感觉!

他一直认为刘据不像他。

从头到尾没有一处像的。

这一刻,刘彻意识到,纵然刘据平日似乎软弱可欺,可他从来不是那可欺的人,

敢欺他的人,要有被他摧毁的准备。

刘彻察觉到这一点下令道:“如此,查,查到底。难道在你们眼里,只凭一个人的一面之词可以定一国太子的罪?”

太子。

是啊,他们所面对的是大汉的太子呢。

即使刘彻不喜欢这个太子,不代表别人可以随便欺负他。

考题泄露一事关系重大,不牵扯上刘据,刘彻都会彻查到底,何况牵扯上刘据。

“铁雄,你和廷尉一道查查,定罪之前将人证和物证都给朕查实。”刘彻吩咐下去,让两个人去查查,就是为了堵住有些人的嘴,比如铁雄是当年刘徽提拔上来的人,会在查理此案上偏袒刘据,或许还有可能将有力的证据抹去。

当然,在刘彻那儿也未必没有同样的防备。

得令的人自是分别去查,定要把案子查个水落石出。

朝廷上的事,人都撞死在殿前了,谁还能不当事。

刘徽那儿得知消息也是坐不住,但却没有进宫,不仅没有进宫,她是直接把身边的人叫过来,“帮我去查几件事,查仔细,不得有任何遗漏。”

铁雄的能力刘徽相信,可是想对刘据下手的人岂能不知铁雄的本事,如何才能坐实太子的罪行?

刘徽断不可能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比起别人,刘徽永远更相信自己。

只是,因有人在朝堂上以死指认太子是泄露考题的人,一时间太学和鸣堂的学生们都为之哗然,一个接一个的闹出头,只为要一个结果,他们大汉的太子是不是做出泄露考题的事?

太学和鸣堂的人竭力安抚人,提醒自己的学生,案子在查,暂时尚未查清楚,也可能是有人故意构陷太子。

以死构陷,那是有多大的仇。

仇可就大了!

刘徽迅速把撞死的人查了一个水落石出。刘徽那么多年得罪的人数都数不过来。死在她手里的世族,但凡有丁点可能都会拼尽全力的想要她死。

对刘徽下手不太容易,好啊,把太子拉下马,朝局也将为之大变。

刘徽和刘据是一母同胞的姐弟,没有人会认为他们不是一体的。

因此,对付刘徽太难,他们便盯上太子。

以死构陷,若能报血海深仇,如何不能。

人,是世族出身,而且同样的人不仅是一个。

随铁雄他们查出来的人,一个接一个,都以自尽而死。而且这一次不同了,那些人在临死前否认是和太子有关。

“熟悉吧。”否认和太子有关,他们留下的物证却指向东宫。东宫的东西在他们手里,他们却否认和太子有关,所谓此地无银三百两,这一局刘徽感慨,却也想起另一桩事。

刘允当时在宫中死了旺财的事。

当年的事情嘛,刘徽是要查个清楚的,查到一个死一个,那会儿刘徽怎么想的?

只管死好了,死得越多就越要查个清楚。

到最后人不死了。

人到现在刘徽都让人留着呢。

如今又碰上用命给刘据挖坑的事,刘徽难免串连起来了,越想越像。

“那便一道再查查。”捉住人,刘徽一时不作声,把人关押后她也不审不问,单纯的关着。能够把人放出来给她,姿态可知,由着她查,由着她问。也可以说是,她查不出什么,也问不出来什么。

既然如此,刘徽干脆的不问不查,就让人待着。

一年年下来,刘徽想看看到底这个人会不会死,又会不会有人摸过来做些什么。

因着查到此人身上实在查不出太多的东西,刘徽直觉不相信此人是幕后的黑手。

直觉还是不错的,没有证据的时候偶尔也得信信感觉。

刘徽把两件事一串联,一直没有动过的人,刘徽动了,领人去了一趟刑部,有意见见死去的人。

这样的要求铁雄配合,但见刘徽带的人,铁雄是奇怪的,“公主,此是何人?”

“一只饵,让他们乱起来的饵。”刘徽含笑的看着那样一个人。让铁雄安排他去看看一个个为了坑刘据而死去的人,纵然他努力的平静下来,可是眼神的变化都在告诉刘徽,真是一伙的呢。

铁雄一愣,不太明白。

“你查你的,我查我的。”到目前为止刘徽和铁雄之间本就是各查各的,以后可以继续保持下去。她和铁雄之间本来查的方向不同。她不问铁雄查到了什么,铁雄也无从问起刘徽查到什么。

铁雄配合。

看完尸体后刘徽把人领走的事,铁雄注意到刘徽很招摇,似是恨不得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她领了那么一个人来。

然后,刘徽照旧把人关起来了。连问都不曾问一句。

那样的一位对上刘徽沉得住气的态度,呼吸都重了。

要是眼神能够杀人,刘徽怕是早就死了千百次了。

刘徽知道,办法奏效了呢。

此人之前落在刘徽手里,一直都稳得住,情绪没有任何变化,好像一个没有感情的人。

可现在他恨刘徽,恨刘徽什么?刘徽不想多问。

天底下恨她的人不要太多,她要是每个都去问为何要恨她,那她可真闲。

敢把人家底都给掀了,就不怕人恨,也不怕有人找她报仇。

跟人斗心眼,论手段,各凭本事。

刘徽不急,她相信会有人比她急的。

急就会容易露出破绽。

但,刘徽认为对方不会静等着的,明了刘徽有耐性,换成她,她会逼对方先急。

不出刘徽所料,太学和鸣堂的学子为刘据的事吵起来。

那么多年下来,鸣堂和太学作为大汉最高的学府,争论几十年,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事论起来还是刘徽当年有意为之。

既是有意为之,多年来刘徽从没有约束过,而是一直让他们畅所欲言。

朝堂上需要不同的声音,哪怕统治者不一定听进去,但只要有不同的声音在就是一个好现象。

不管是太学亦或者是鸣堂的学生,都有相信刘据绝不会做下如此失德之事的人,也有对着一个个惨死的人,相信刘据失德。

为了一个太子争论,争来论去的,不知怎么的就论到刘徽头上,竟然有人说,一切可能是刘徽有意为之,意在谋害太子。

此言一出,更热闹了。

大汉的公主谋害太子,他们可是一母同胞的姐弟!

况且,刘徽是公主,一个公主,将来刘彻百年之后唯一能够倚仗的难道不是太子?

害了太子,卫子夫膝下唯有三女一子,太子如果无法顺利继位,难道别的人登上皇帝位,会比刘据对刘徽更好吗?

刘徽是疯了才有可能做出谋害太子的事!

没错,几乎在听到此事时,都认为不可能。

刘徽又不傻,一母同胞的兄弟她不乐意让他上位,而是要把人拉下马,疯了吧!

没错,正常人都不认同。

可是如果刘徽企图总揽大权,是一个成年皇帝更好控制,还是一个未成年只能依靠她的小皇帝更容易控制?

从利于己角度考虑问题,刘徽是大权在握吧。

如果太子失德,真有一天皇帝驾崩,她能不能做到想让谁当皇帝就可以当皇帝?

那必须的可以!

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愿意去相信,啊,刘徽为了以后控制整个大汉,不惜构陷自己的亲弟弟,当今的太子殿下,只为了让刘据失尽人心。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