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能量糕”成功所带来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商业范畴。
梁萍华教授在见证了“以童为师”研发方法论的力量后,一个更加宏大的计划在她心中逐渐产生。
她要编撰一本真正贴近现代家庭需求的《家庭药膳指南》。
这天,她在“膳时记”二楼的茶室里,向苏浩泽和赵明生正式提出了这个构想。
“苏先生、赵先生,”梁教授眼中闪烁着对学术的激情与热爱,“‘勇士能量糕’的成功向证明了一件事。最好的药膳理念,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能融入柴米油盐的生活智慧。我想邀请‘膳时记’作为核心案例库,与我们合作完成这本指南的部分素材。”
苏浩泽和赵明生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兴奋与荣幸。
这无疑是将“膳时记”的实践提升到理论高度的绝佳机会。
“梁教授,我们求之不得!”苏浩泽郑重回应,“‘膳时记’的一切案例、数据,包括我们的后厨和餐厅,随时向您和您的团队开放!”
“没错没错,不过有些不方便公布的数据跟信息,到时候也还请您多多包涵。”赵明生跟着点了点头,补充了一句。
达成一致后,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活调查开始了。
梁教授手下的几位博士生,脱下平日在实验室的白大褂,换上“膳时记”统一的围裙,化身成为餐厅的“临时服务员”和“大堂观察员”。
他们的任务,不再是面对冰冷的数据和文献,而是深入最鲜活的生活现场。
观察来往的顾客,了解他们的需求。
几天下来,这些高材生们的笔记本上,记录下了远比论文更生动、更真实的案例。
好的,没问题。以下采用“视角观察法”将三个场景自然地编织进网文叙事情节中,使其读起来连贯而生动。
陈默的笔记本上,更是密密麻麻记录好几页。
他靠在食堂的椅背上,目光像雷达一样扫视着周围,寻找着下一个值得记录的家庭素材。
很快他的视线被斜前方的一对母子吸引了。
年轻的妈妈指着面前的天麻枸杞蒸鱼,对盯着手拿着玩具不肯挪眼的小男孩说:“宝贝,这个可不是普通的鱼,这是‘智慧鱼’,吃了它会变聪明,像孙大圣一样厉害!你看里面的天麻,像不像给大脑充电的能量块?” 小男孩半信半疑地看了看白嫩的鱼肉,又看了看妈妈鼓励的眼神,终于试探性地吃了一口。
陈默嘴角一扬,低头在笔记本上唰唰写道:“功能具象化再加上喜欢的角色驱动,容易激发挑战欲”。
刚合上笔帽,邻桌奶奶和小孙女的对话又飘进了他的耳朵。
奶奶将一碗清润的银耳莲子羹推到小女孩面前,小女孩却皱着小鼻子,明显对甜食兴致不高。
奶奶不慌不忙,压低声音神秘地说:“乖囡囡,这可不是甜水,这是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炼丹炉里找到的‘润喉法宝’,喝了它,嗓子又清又亮,吃辣的时候就像有了防火本领,再多辣椒都不怕!”
原本抗拒的小女孩眼睛一亮,主动拿起了勺子。
陈默心里暗赞一句“逆向嫁接,投其所好”,赶紧翻开本子补充:“关联后续喜好再加上故事悬念”。
正当他感慨姜还是老的辣时,身后卡座传来一位父亲略带调侃的说话声。 那位父亲自己感冒初愈,打开手里的保温杯,面前装满了姜母茶。
他对同伴笑道:“这玩意儿可是我的‘还魂汤’,一杯下去,浑身都暖了,感觉又活过来了。”
同伴打趣他是不是打游戏魔怔了,他还乐呵呵地接了一句:“没错,就是回血神器。”
陈默会心一笑,在笔记的角落添上最后一条备注:“成人世界的幽默表达”,还有“网络语言拉近距离”。
看着笔下这些活生生的案例,陈默满意地舒了口气,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
今天的生活调查,收获颇丰。
他合上笔记本,抱着最新记录的素材,跑上了二楼茶室。
这里已经变成了临时的“课题组研讨会”。
博士生们和“膳时记”的团队成员,经常会在空闲的时候坐在一块聊天讨论。
大家捧着热茶,分享着见闻。
“今天我算是开了眼了,”一位年轻博士生兴奋地说,“我看到有位妈妈用‘奥特曼’哄孩子吃胡萝卜,效果比我们教科书上写的‘补充维生素A’更符合孩子们的思维,能跟他们同频。”
赵明生哈哈大笑:“这就叫‘接地气’!你们搞学术的,有时候就是太‘高空作业’了。”
李医师微笑着点了点头,补充道:“这些民间智慧,其实暗合医理。胡萝卜明目,用‘眼睛亮’来比喻,孩子瞬间就懂了。关键是要找到那个最贴切的‘桥梁’,能让孩子们更加容易理解跟接受。”
“所以这本指南,不能是药典,而应该是一本‘生活翻译手册’。把中医的智慧,翻译成每个家庭都能听懂、能用上的语言。”
苏浩泽端上来今天的员工午餐,开口呢总结了两句。
在这样热烈的交流中,许多精彩的构思冒了喊出来。
有人率先抛出一个点子:“我们能不能做个‘四季餐桌’,跟着二十四节气走,每个时节都推荐几道当家的药膳?”
这个主意瞬间得到了响应。
立刻有人灵感接力:“对!还可以配套一个‘家庭小药箱’板块,就教大家像葱白姜汤这种在家就能做的应急小方子,简单又实用!”
话音刚落,又一个更富创意的想法被喊了出来:“那我们不如再进一步,设计‘亲子厨房’互动环节!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做茯苓饼、山药糕,孩子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自然就接受了药膳的理念。”
梁教授看着眼前这群充满活力正在积极动脑的年轻人,露出了欣慰地笑容:“最好的研究,永远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而不是在书斋里凭空想象的。这次合作,最大的价值不仅是编出一本书,更是为我们所有人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要是换作以前的他们哪里能想到这样有趣的点子,果然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理。”
......
这边协助梁萍华的团队进行着生活观察,另一边与王伟的合作也在迅速推进。
项目公司成立后,首要任务便是解决“勇士能量糕”的规模化量产难题。
苏浩泽带领核心团队的老师傅陈厨、刘营养师以及赵明生,直接进驻了王伟联系的合作食品厂,进行为期一周的试生产。
不过此时这个现代化食品厂的洁净车间里,气氛却有些微妙。
生产线旁,老师傅陈厨眉头紧锁,捏着一块刚从流水线下来的“能量糕”样品,反复端详。
“不对,味儿不对!”陈厨摇着头,对身旁一位穿着工装、戴着眼镜的年轻工程师说,“李工,这糕的‘锅气’没了,口感发死,跟咱们店里小锅慢蒸出来的,差多了!”
年轻的食品工程师小李推了推眼镜,语气平静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陈师傅,我们是标准化生产。温度、湿度、时间都是经过精密计算的,确保每一批产品微生物指标和营养成分一致。您说的‘锅气’,是无法量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