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不怪杨元嗣他们看不懂,平常的朝廷文书往来,
虽然也有些格式和行文上的形式主义,但是毕竟能够看懂上官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这等文书行文晦涩难懂,则只有行家才能看懂,
杨元嗣怒道:
“别卖关子了,官家到底是什么意思?”
赵纬纶笑道:“官家的意思是让你们上报祥瑞。”
杨元嗣心中诧异,这祥瑞也不是说有就能有的啊?
不过马上他就明白过来,要是祥瑞说有就有的话,
礼部就不用这么大费周章了。
朝廷的意思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有祥瑞要上报,没有祥瑞要制造祥瑞。
登州自古以来就有蓬莱仙人的传说,连秦始皇都曾经来过。
张顺听了赵纬纶的解释,心中恍然。
“这个确实简单,我回去就造一个大家都能看到的祥瑞!”
杨元嗣心中感慨万千,泰山封禅本来是中原帝王的最高荣誉。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去过,以后去帝王像光武帝、唐玄宗基本也没有什么争议。
唯一有争议的皇帝也是大宋的真宗,他的文治武功跟以上几位差的可就远了。
杨元嗣觉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自量力。
宋真宗是在和辽国签了《檀渊之盟》后几乎是立即就去了泰山。
城下之盟可并不算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宋真宗是为了压住天下汹涌的民意才泰山封禅。
徽宗这次封禅是真的认为自己的资格够了,真是莫大的讽刺。
不过杨元嗣很快就释然了,不论什么时代,都要学会换位思考。
在宋徽宗的角度来看,收复燕云,丰亨豫大,大宋正是国力鼎盛,文治武功最高的时候。
如果能够泰山封禅,徽宗自觉就可以媲美秦皇汉武了。
赵纬纶问张顺道:“不知道节度使有什么妙招?”
张顺笑道:
“说出来就不灵了,等我准备好了请大王和军师一起观瞧。”
这下连杨元嗣也很好奇,不知道张顺有什么高招。
等到初六的晚上,张顺早早就派人来请杨元嗣明天去码头看祥瑞。
杨霜荻现在已经能够自己走路,话也会说好几句。
她的相貌完全遗传了父母的优点,说粉雕玉琢绝对不夸张。
赵金儿完全对她视如己出,整个郡王府都拿她当做珍宝一般。
此时杨元嗣正抱着杨霜荻玩耍,她听了有热闹看,抱着父亲的腿撒娇道:“阿爹带霜荻去!”
杨元嗣哈哈大笑,说道:“都去,都去,公主和你阿妈也一起去。”
第二天一早整个郡王府几乎全家出动,轰动了整个登州。
百姓们看郡王府如此阵仗,虽然不知道有什么事,
但是绝对有热闹可看。
这下一传十,十传百,聚集了有七八千人都到了登州的码头。
此时海上正起了大雾,海面上除了几只海鸥外什么也没有。
杨元嗣正疑惑张顺在搞什么鬼,只听见海面上传来一阵丝乐之声。
浓雾之中隐隐约约出现了一座仙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