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花开彼岸,晴若无殇 > 第250章 局势

第250章 局势(第2页/共2页)

一旁的朱凯见状连忙问道:“大人怎么了?”

还没等吴晴回答,三皇子的声音便从他们身后响了起来。

“你也察觉到不对劲了?”

听到三皇子的声音,连同吴晴在内的众人都连忙行礼。

三皇子摆了摆手。 “不用拘礼。”然后又对着吴晴说道:“你也看出来不对劲了?”

吴晴点点头。

“是投石机,而且是制式规整的重型机。”他抬手遥指,指尖划过那些架在木架上的巨臂,“你看那机轴的咬合处,还有牵引用的韧绳排布,需得精准测算受力,再用细密的木工活打磨拼接,这不是蛮族那套‘砍木为架、结绳为引’的粗糙法子能造出来的。”

三皇子往前凑了半步,借着朝阳的光仔细打量,眉头拧得能夹碎砂砾。他在京中曾见过工部造的投石机,虽没有几台精致,可核心构造相差无几,“蛮族向来只懂挥刀射箭,男子虽能开三石弓、扛百斤甲,可他们的部落连像样的铁匠炉都没几座,更别提琢磨这种要算、要磨的精密活计。”

“一两台倒也罢了,或许是劫掠时从别处抢来的。”吴晴的声音里多了几分凝重,目光扫过那整整十台排列整齐的投石机,每一台的间距、高度都相差无几,显然是批量造出的,“可十台?若是抢来的,怎会这般规整?若是自己造的,他们哪来的工匠,哪来的工艺?”

三皇子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指尖无意识地叩着腰间的玉珏。北境对峙半年,他们始终靠着城池坚固、器械精良压制蛮族,可如今这十台投石机,像十把藏在暗处的刀,骤然打破了平衡。“贫瘠之地养不出能造这东西的匠人,孔武有力也填不上工艺的缺口。”他转头看向吴晴,眼神里满是疑惑与警惕,“这里头,定然有问题。”

风卷着沙粒打在城墙上,发出簌簌的声响。吴晴望着蛮族阵前那些沉默的投石机,只觉得浑身的寒意比北国的夜风更甚,他们面对的,或许早已不是那个只靠蛮力冲锋的蛮族,而是背后藏着未知助力的可怕对手。

城楼上的风更烈了,卷着未散的硝烟味往鼻腔里钻,三皇子收回望向蛮族阵前投石机的目光,指节抵着冰冷的城砖,语气里满是沉郁:“他们有十台投石机,却迟迟不架机攻城,不是怕了我们,是算准了我们的软肋。”

吴晴心头一沉,顺着三皇子的话往下想,脸色愈发难看:“是粮草。”他想起粮官送来的文书,城中存粮已不足十日,算上百姓最多七日。“他们不费一兵一卒,只把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就是想等我们粮尽。到时候不用攻城,城里的士兵没了力气,百姓也会慌,我们不战自败。”

“没错。”三皇子抬手按了按眉心,眼底满是焦灼,“蛮族地处贫瘠,最懂‘饿’的滋味,也最会用‘饿’当武器。他们有投石机却不用,一是不想损耗兵力,二是清楚投石机破城虽快,却会让我们破釜沉舟;可围城困守,既能保住那些精密器械,又能慢慢耗光我们的底气。”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城下密密麻麻的蛮族营帐,声音里多了几分狠厉:“他们要的不是速胜,是赶尽杀绝。等我们粮草耗尽,士兵溃散,城里的百姓要么沦为他们的奴隶,要么……只能饿死在城里。”

三皇子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底多了一丝疲惫:“等。只能等,只要余参军能借调到粮食回来,我们就能断了蛮族的念想,撑到我们的粮草到,这场困局才有转机。”

吴晴听见“余参军调粮食”这话,喉间先是发紧,随即轻轻摇了摇头,语气里裹着一层化不开的沉郁,:“殿下,此事怕是没那么容易。”

他侧身看向三皇子,目光落在城下蛮族营帐间隐约巡逻的哨兵上,声音压得更低:“蛮族能造出十台投石机,背后定然有人帮衬,那只手既然能教他们造器械,就绝不会没算到我们会缺粮,更不会想不到我们要派人突围借粮。就算余参军是昨夜连夜出发的恐怕…”

三皇子的动作顿住,眉峰骤然蹙起:“你的意思是……”

“余参军昨日主动请命,要带精锐夜,去三十里外的州府催粮。”吴晴的声音里多了几分担忧,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自己的玉戒指,“可是今日看来,蛮王背后必有高人。 他敢铁了心围城断粮,必然在借粮的必经之路上设了埋伏。他们要的不只是困死我们,更要斩掉我们所有向外求援的路子,余参军这一去,怕是凶多吉少。”

风卷着城楼上的旌旗猎猎作响,打断了吴晴的话,却没冲淡两人心头的寒意。三皇子想起余参军昨日请命时的坚定模样,只觉得心口发闷,可吴晴的话又字字在理,能布下“投石机威慑加围城断粮”的局,怎会漏掉“突围催粮”这关键一环?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余参军……”三皇子的话没说完,却被吴晴的眼神打断。

“殿下,我认为现在咱们只能等。现在的我们还有优势,就算余参军借不到粮食,我们还有出城迎敌的机会。蛮族不过三万人,而我们是五万大军,突围不是问题。”

三皇子看了看城内又看了看吴晴。

“突围之事,我已推演数次,兵力调配也已妥当,算不上难题。”

可话到此处,他却顿了顿,目光飘向拒蛮城的方向,满是牵挂:“难的是城里的百姓。蛮族素来残暴,所到之处鸡犬不留,这点你应该清楚。”说着,他看向身旁面露迟疑的吴晴,语气诚恳又带着无奈:“吴晴,你未曾亲历沙场,没见过断壁残垣里的哀嚎,也没见过百姓流离失所的模样,终究是不懂战争真正的残酷,从不是一句‘突围’就能涵盖所有的。”

此时的吴晴才明白过来。方才还在脑中盘旋的突围思路,此刻竟变得毫无分量。直到此刻他才彻底醒悟,自己从未真正懂过战争,那些书本上的谋略、口中的计策,不过是自欺欺人的纸上谈兵。突围不难,难的是不抛下城里的百姓;军人的使命也从不是单纯的“突围求生”,而是“保家卫国”。拒蛮城里的每一户人家、每一声啼哭,正是他们誓死要守护的“家国”本身。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