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作为督师,也作为内阁成员,还作为提出来围剿起义军这个方案的人,又作为颇得朱由检宠信的人,杨嗣昌他得有功劳交上去啊!之前高迎祥是一个,但是那个距离如今已经很久了,且当时他也并非下来督师——现在,他必须给朱由检和满朝上下一个说得过去的答卷。】
【这个答卷,最好的就是,把张献忠抓住押送京城,这样的功劳,就是最好的。】
【而现在,左良玉不听他的指挥也就算了,轻视他也就罢了,竟然直接按兵不动、不追击张献忠了!那要是他一直这么下去,张献忠岂不是就要跑没影儿了?!那到时候他的功劳怎么办?他怎么给朱由检交差?】
【所以,杨嗣昌对左良玉的行为更加愤怒和不满了。】
【在这件事情上,或许左良玉对他的轻视都不是重点,重点更可能是左良玉让他丢掉了触手可及的大功劳。】
“哦~这确实,眼瞅着马上就要到手的大功劳飞了,那确实是生死大仇,绝对不能忍了。”看完这一段,众人顿时发出了由衷的赞同。
没错,就是这样,这确实是不能忍啊!
这样的大功劳,能够抓住张献忠的大功劳,能够给自己的履历上来一笔光辉的大功劳,马上就要丢了,还是因为一个人居功自傲给丢了,怎么能忍?根本不可能忍!
这就像是他们好不容易办了一件大事儿,一件难事儿,然后就要能够获取到极为丰厚、几乎能够让自己全家都翻身的钱财了,结果,啪,没了!
那他们觉得,他们怕是也要发疯,也要不能忍……
杨嗣昌可能还是比较克制的了。
当然,鉴于他已经是堂堂内阁大臣了,克制那是理所应当的——总不能都这样的大官了,遇到事情时候的反应还和他们这样的普通百姓一样吧?
那就很让人怀疑他到底是怎么成为大官的了。
“不过说到底,张献忠这个功劳丢了,到时候杨嗣昌不仅没有功劳了,说不定还要叠加上一些过错……”有人感慨,他已经看明白了不官场之中运作的逻辑——如果手段不够靠山不够和皇帝关系不近,那么当发生什么大问题的时候,你就算不是直接过错人,但只要你能沾上点边,那恐怕也要背上一些连带责任……
杨嗣昌当然不是什么没有靠山和皇帝关系不近且手段不行的人,因此在这方面的风险道没有那么高。可是这不代表完全没有风险——万一呢?那不就阴沟里翻船了吗。
所以,他不能忍左良玉,那确实是人之常情。
“但是他能如何?上报朝廷给左良玉治罪吗?以什么名义?要说是什么拥兵自重之类的,那左良玉早就这么干了,比现在还要猖狂,但是明朝朝廷实际上最后也没把他怎么样……”虽然理清楚了杨嗣昌的逻辑和心情,但是对于他会采取什么手段,众人还是想不出来。
他们到底只是普通百姓,并没有在朝堂中混过,也不知道朝堂之中通常对此采取什么方法手段。